《经济日报》6月23日头版头条报道 安徽黄山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保护”的目标。近日在黄山市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充分肯定了黄山促进“生物多样性的重视与保育、文明多样性的尊重与交流、游客满意度提升与教育、社区幸福度增强与公平”的做法,认为黄山是全球科学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黄山市宏村景区定为“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能力建设南南合作培训平台”,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员国首次设立的一个南南合作平台。
多年来,黄山坚持对莲花峰、天都峰、丹霞峰等热点景观区实行“封闭轮休”;推行“垃圾和洗涤下山、净菜上山”,实行全山“污水统管、达标排放”,以及景区内游客换乘;建立“森林健康首席专家”制度,对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策”,对标志性树木——迎客松、黑虎松配备专职护松人,建设了宽4公里、长100公里的防治松材线虫生物隔离带及高山防火水网,景区内实行全山防火、全年防火、全员防火管理制度;建立大气自动监测站、地质博物馆,等等。这些做法大多为国内景区首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黄山市市委外宣办及该市铁道办先后确认,黄山至杭州铁路工程,将于6月30日正式开工。据了解,在招投标信息中,黄杭...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