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大型挟草机正在向直径3米的秸秆粉碎机不停喂料,封闭式的粉碎机把麦草粉碎后,通过12米的输送带将粉碎的秸秆装入打包机……6月22日上午,埇桥区夹沟镇,占地1.2万平方米的“马席秸秆收购站”内,来往运送小麦秸秆的农用车、小四轮、三轮车、电瓶车不停穿梭,机器轰鸣,一片繁忙。
“现在是旺季,一天能收购麦草40吨左右,有多少发电厂就收购多少。”收购站负责人马席说,我们收购农民的秸秆每吨160元,粉碎打捆后运到发电厂的价格240元,一吨利润30元左右。马席对今年的收购现状很乐观。收购现场,支河乡康湖村村民康成告诉我们,自家种了4亩小麦,麦草卖了436块,“过去都是一把火烧掉,污染空气,浪费资源。现在拉到这里,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康成手里攥着几张百元大钞,心里美滋滋的。
据了解,今年埇桥区出台土地、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在全区建立近百个秸秆收购站,帮助农民收秸秆。“今年的秸秆收购站比去年扩大2600平方米。”马席说,从征地、贷款、添置机械镇政府一条龙优惠服务。71岁的七里村村民赵丙成,今年种了2亩小麦,每天用电瓶车往外运麦草,一次只能拉50公斤左右。“今年小麦收成好,麦草也多,放在地里不好耕种,再说政府禁烧也是好事,有多大力咱就出多大力。2亩多地的麦草卖了200多块钱,够俺老两口买油盐酱醋吃几个月。”
今年夹沟镇分别在湖町、辛丰、青山、赵集增设4家秸秆收购站,这为周边农民卖秸秆提供不少方便,很多农民把自家麦草卖掉后,还到处收秸秆,这种专业户随处可见。黄山村四米宽的水泥路边,到处是农民从麦地里清理出来的秸秆,秸秆收捡大户王建平,开了一台120型“雷沃欧豹”挟草机,时而推进,时而举起,儿子开着一辆6轮大“五征”慢慢跟进,王建平的妻子苏秀英站在车上,头顶一条黄、蓝、白相间的碎花头巾,手里拿着一把叉子,将挟上来的麦草找平踏实,一家三口不忙不乱。“过去收秸秆都是拿着几条绳,带着两把叉子满湖跑,起早贪黑忙活一天,只能挣100多块钱。”王建平说,这几年,秸秆发电需要量大,这才投资4万多元,购买了挟草机和大五征。“儿子去年高中毕业,学了驾照,也算子承父业。”
丁继明夫妻俩是七里村村民,今年60岁左右,把自家8亩麦草卖完后,就到处捡拾麦草。“满湖都是秸秆,一车能装500斤,去掉油钱,一天收入300多元。”丁继明说,现在把麦草运走卖掉,环境好了,自己的腰包也鼓了。
据七里村主要负责人丁保华介绍,像丁继明这样的秸秆运输专业户全村有60多家,他们大多是夫妻搭档,麦秋两季全村可捡拾秸秆900吨以上,农民直接收入近百万元。郑杰
新闻推荐
新华社合肥6月25日专电(记者 王立武)全国23家名山景区25日在黄山成立“山岳旅游联盟”,该联盟将加强旅游产品的差异化配置,联动提升管理与服务品质。  ...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