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国家级项目:徽州木雕、徽州竹雕
人物: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成、曹启瑞
出生日期:1991年、1990年
黄山地区向来是传统文化保留得非常好的地方,当地著名的竹雕和木雕,都是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它们的古老是因为历史悠久,年轻则是因有一批“90后”的年轻人,已经拿起刻刀开始雕刻自己的故事,并且成了最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
张成在竹雕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所在。
张成:用刀让竹子活起来
1991年出生的张成虽然才20出头,但是从事竹雕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了。他不到16岁就跟着著名竹雕大师洪建华学艺,洪建华竹刻的《竹林七贤》笔筒是故宫博物院首次永久收藏的民间作品。年轻的张成是洪大师最钟爱的徒弟之一。
“这孩子不但刻苦勤奋,而且非常有悟性。别的徒弟多半等着我来指导,他却能主动提问,而且一点就通,进步很快。”洪建华提到自己的爱徒张成赞不绝口,在他眼里,徒弟的作品干净清爽,刀法细腻流畅。
当记者在黄山徽州区洪大师的工作室见到张成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很腼腆的大男孩。张成告诉记者,初中的时候曾经看过洪大师几件精美的作品,被竹刻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了,因此决定不考大学,从此踏上从艺之路。
竹刻中最难的人物雕刻,反而是张成最擅长的领域之一。他雕刻的人物不但线条舒展,而且神态生动,一颦一笑都较为传神,这在年轻的竹雕师中是很难得的。“我在脑海里反复想象,直到人物在脑子里活灵活现了,才把这个形象放到竹子里去。”张成说,“竹子本身就是有生命力的,你要仔细想仔细刻,就能让竹子活起来。”
曹启瑞:老爸就是“师父神”
在黄山呈坎,住着徽雕艺术大师、徽州木雕的非遗国家级传承人曹篁生(又名曹永盛),而他的儿子曹启瑞也已经获评黄山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90年出生的曹启瑞毕业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是徽州雕刻中少见的高学历雕刻师。
曹启瑞从小受父亲熏陶,他从初中开始就经常跟着父亲学艺,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用来补课,而是用来练习雕刻刀法。大学毕业后,出于对木雕的热爱,他放弃所学专业回来专职从事木雕。
“我们徽州这边有种说法叫做‘师父神\’,就是说做徒弟的对师父也要足够敬畏和尊敬。教儿子手艺的时候,我首先是他师父。”曹篁生说。
除了像普通学徒一样苦练雕刻手艺,曹启瑞还要每天练习书法、素描。他告诉记者,在徽州这边从事竹木雕刻的手艺人虽多,但是大多数都没有图画的原创能力。而父亲的书法和绘画造诣都很高。
曹启瑞从从艺的那一刻起,就决心自己也要成为父亲那样的大师,练习书法和素描从不放松。
“有这样一个父亲,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说到未来,曹启瑞对记者说,“希望有一天我会跟他一样出色,但不会是一样的风格。”
新闻推荐
眼下,已没有了十一黄金周的喧嚣和热闹,没有了令人窒息的拥挤和不快,有的只是天高云淡的好天气和人少景美的旅游大环境,一年中最适合中老年人出游的时节到来了。为此,笔者...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