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向阳 吴玉莲 文/摄
7月9日,黄山老记者协会一行35人从黄山北站乘高铁到绩溪北站,看黄山北站,体验高铁速度,感受老徽州变化。
朱世良:出门带纸笔
瘦高个,一副老花镜,背着小包,走路大步流星,前后摆臂的姿势像受过军事训练,这就是朱世良老师。在“老记看高铁”活动中,朱老就像小学生,看到感兴趣的,总会从小包中掏出笔和本子,认真记录,不太懂的地方会向工作人员仔细求证,直到清楚才认真写上。
朱老今年87岁,担任黄山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负责人。如今,他并没丢掉老传统,带着笔、本,遇事先记上。朱老说:“出门带纸笔是做记者时就有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若无本无笔,会觉心中无物。”
陈平民:也玩新媒体
在这些老记者中,陈平民老师是较为特殊的一位。
陈老2011年不幸得了脑梗,虽恢复较好但仍行走不便。一路上,陈老不让人搀扶,坚持独立行走。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掌握了新媒体,一路上拍了不少照片,并及时发布微信。除康复身体,陈老每天还要完成3000-5000字的写作,目前已完成18万字,力争今年付梓。他说,对于写作,他从不觉得辛苦,因为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思维锻炼,更是一种爱好。
陈老认为,作为记者,一定要多读书,多掌握新鲜事物,如果只是为新闻而新闻会有枯竭的时候,而多读书、多实践,就能从生活、时代中把握新闻的脉搏。
檀怀侠:做记者要有好身体
在这次活动中有一位“编外老记”,他就是年龄最大的檀怀侠老人。檀老今年90岁,是原市政协副主席。虽然他没从事过新闻工作,但对老记办的这次活动兴趣极强。经协会研究,他最终成行。
年龄虽大,但檀老耳聪目明、步履稳健,整个行程中没有掉队,也不需要人扶,甚至大家坐电梯时,他仍要坚持走路。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你们做记者的也要有好身体。平常写稿熬夜,容易伤身体,因此一定要养成健身的好习惯,多走路,打打球,注意劳逸结合,让身心处于一种可控健康水平。”交谈中,檀老向记者传授健康养生经。
新闻推荐
□ 记者 李小云文/摄晨刊讯 原本以为有不锈钢防盗窗可以防盗,晚上关店门时就没有关闭窗户,不料给小偷留下可乘之机。7月13日晚,位于中心城区阳湖镇一婴儿洗浴店不锈钢防盗...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