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市中心城区“拥堵病”咋治?

来源:黄山晨刊 2015-09-22 18:48   https://www.yybnet.net/

□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核心提示:随着汽车消费猛增,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发生频率渐多。城区交通为何越来越堵?我们该如何治疗这一“城市病”?

1 现象: 城区道路越来越堵

城区拥堵从今年9月后的三个细节表现出来,一是秋季开学后,各校门口接送车辆越来越多;二是屯溪黄山中路(跃进路——百大路段)地下过街通道人防工程进入勘测封闭施工后,附近道路车辆通行明显缓慢;三是9月14日一场秋雨后几乎引发全城大堵车。

市交警支队透露,仅9月14-15日一场秋雨后,中心城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5起,其中死亡1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以早高峰和晚高峰为主。

除了城区各主要路口出现堵车,各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现象也非常严重。开学以来,本刊记者曾接到新四中(老一中)、屯六中、屯六小等学校家长反映校门口交通秩序太乱存在安全隐患的电话投诉。9月14日下午6时许,记者来到屯溪六中,正值放学高峰期,只见校门口人车浩荡、水泄不通。记者发现,除六中外,六小、四小、四中等学校门口,这种现象已具有普遍性。由于拥堵严重,秩序混乱,汽车插队、变道、随意掉头等违规驾驶行为频发。

2

原因:拥堵的根源在哪里?

若把时间前移,中心城区出现堵车应该在2010年前后,只不过当时的堵车点只有一两个,主要是百大交口,往黄山中路和新安南北路的两端。

但若把时间往前推到2008年前,堵车是和黄山人沾不上边的事。即便是上班高峰期,也只是速度慢一点,绝对不会堵车。到了2011年,城区堵车现象有所抬头。一是全市汽车保有量猛增,达到每34人拥有一辆;二是北海路改造,堵车现象从之前百大的一个点扩展到北海路、横江桥。2011年9月30日后,随着北海路改扩建工程通车,中心城区外环线的交通动脉不再“肠梗阻”,2012年的中心城区堵车现象较上年大有缓解。2012年,黄山市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达到55439辆。同时,城市道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尤其是花山大桥(2012年12月6日)建成通车,在城市东大门打开一扇门,加上城区新建道路增加,特别是齐云大道的改扩建,还有交警部门通过城区信号灯的科学管控,2013年的城区交通趋于平缓,堵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老地方。到了2014年,由于黄山人拥有汽车持续增加,每月约有200-300辆车的增长量,拥堵现象加剧,虽没出现半小时以上的长堵和大堵现象,但到了今年秋季开学后,堵点明显增多,除了百大、横江桥和国大后门几条路,齐云大道、跃进路、杨梅山路、滨江路、延安路和广宇桥、新安桥、黄口桥等,在上下班高峰期或雨雪天气下堵车频发。

“最大问题不外乎车多,不外乎车和路的矛盾日益突出。”市交警支队秩序大队副大队长戴惠超说。

先说车多,据市车管所统计,2015年上半年,黄山全市机动车上牌量新增923辆,按现有小汽车上牌量,意味着黄山市每月新增车辆150辆。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26038辆,其中中心城区已达32178辆。一个常住人口才10几万人的小城,若按一户三口人计算,基本摊到每户一辆。这么多车子行驶在一个城区道路只有30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弹丸之地,不堵恐难。

“除了车辆的增多,交通基础条件不佳、出行方式不合理、城市公共交通效率较低及交通参与者的文明意识淡薄等也是成因。”市交警支队宣教科科长吴跃武说,和一些北方城市相比,屯溪是一个山区城市,市中心城区沿江而建,南北靠山,城市呈狭长形状,道路多呈纵向,横向连接点多,循环性差。从道路通行特征来看,通行效率会因此降低。同时,中心城区的出行点仍以老城区为主,交通也拥挤,而老城区的黄山路、延安路、徽山路、跃进路、滨江路等基本上是上世纪90年代黄山市实施“三路”改造时的老底子,基础条件薄弱,近年来虽新建不少新路,但主要在城东、江南和新城区,江北老城区的道路现状并没根本改变。近年来,中心城区新建、改造老城区主次干道160余条;实施小街、小巷、小区改造工程150余项,干道网密度达6.1千米/平方千米,但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流量。根据近年黄山市居民出行调查,市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3.21次/日,日出行总量约为64万人次,并表现出明显的朝夕高峰特征,机动化出行方式比例增加明显,这意味着城区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动态通行空间不够,静态停车空间也有限。据国际经验,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2倍。市中心城区按机动车现有保有量32178万辆计算,停车泊位应达到5万个。但目前中心城区向社会开放(划线)的道路停车泊位才2441个,使得大量车辆被迫停在公共道路上,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了交通拥堵。

导致城市拥堵的另一个原因是公交车的分担率不够。因为候车时间太久、不能一站到达、公交密度不够等因素,使得很多市民宁愿自己开车上下班或接送孩子上下学。久而久之,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意识淡薄,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自驾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市公交公司副经理吴爱民告诉记者:“虽然中心城区有21条公交线、115台公交车,和过去相比,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已从2005年的5%上升到15%。但跟发达城市比,黄山城市公共交通的水平总体低下,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公交首末站缺失、外围片区枢纽站缺位、场站布局不合理、公交停靠站设施简陋、服务能力不足等。

另外,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淡薄,闯红灯、随意变道、超车、电动车逆向行驶、违法占道行驶等违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影响了交通正常秩序。

3

破解: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智能信息化管理、重点工程等多措并举

吴跃武分析认为:“中心城区要解决拥堵问题至少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同时积极引导和调节居民出行方式,比如和一些发达城市一样,试行单双号限行,通过价格杠杆、服务水平等调节居民出行方式,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二是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如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三是提高城区的智能化水平,把智能信息化交通管理纳入政府总体预算,安装智能化灯控路口,提升交通管理的技术含量;四是扩大静态空间的利用率,有效利用中心城区现有道路,合理划线,有序停放。”

说到智能信息化交通管理,一位曾在交警一线工作了近30年的老同志说:“说句实话,交警上路太多,反而会影响到交通,高水平的管理是现代信息和智能化,而不是靠‘人治\’。搞智能化,一个灯控口要几十万元,我们的财力弱,钱拿不出,智能化搞不起来,交警就只能辛苦。但从城市长远的发展来看,显然不行。”

说到公共交通,吴爱民介绍,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市中心城区将由“屯溪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构成多中心组团结构,屯溪组团以向西北方向、新城组团向南集中紧凑发展为主;岩寺组团以向西北方向发展为主;新城组团所在区域将成为中心城区未来的集中发展空间。眼下,市公交公司正依据《黄山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从2015年到2017年,将重点建设花鸟市场首末站、万贯洲公交枢纽、屯五路停保场,同时新增更新车辆,用于线路的开辟、延伸及替换报废车辆。到2017年,黄山市公交车辆规模将达到250标台,常住人口万人拥有率达到8标台/万人,公交场站总体规模不少于6公顷,公交车辆每标台综合用地面积不低于240平方米,新建及改建城市主干道,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达到100%,公交线网密度不低于3公里/平方公里,3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不低于50%,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不低于90%等。同时进一步优化线路,提高公交智能化和公交服务水平。

说到绿色出行,吴跃武说,步行和自行车在绿色交通方式中优先级别最高。随着汽车消费飙升、城市拥堵将成为黄山市城区交通新常态。因此,每一位黄山市民都应形成共识,那就是少开车,多步行,让绿色出行成为公民自觉。9月22日,黄山市将在世纪广场举行2015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号召公众绿色出行从我做起。除了形式上的宣传,黄山市还有具体行动,如围绕绿色交通,于2012年启动“绿道”计划,在全省率先实施集保护环境、生态、节能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金项链”(区域景观绿道)工程,建立黄山慢速休闲旅游新模式。目前,黄山市已建成省市级绿道约400公里,配备自行车约1000辆。

眼下的交通拥堵,还有望随着中心城区几项重点工程的推进完工而大大缓解。

一是正在进行的黄山中路(跃进路——百大)地下过街通道的勘测工程,虽然开工时间尚未确定,开工到完工也需要一年左右,但项目实施后,黄山路至跃进路段范围内将设置路内机动车泊位68个,规范非机动车停车位625个;昱中花园下将新增机动车泊位17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312个。据测算,改造后黄山中路(新安北路至利民路)道路通行能力提高40%,黄山中路(栗园路至跃进路)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3%,百大交口通行能力提高38%,平均延误减少71%。

二是梅林南路。这条连接已建成的梅林大桥的道路目前已进行前期工作,有望近期进场施工。作为城西连接机场和高铁的一条重要环路,梅林南路建成后将打通新城区与屯溪区、机场、高铁北站及黄山汽车站的重要通道,能有效分流齐云大道的过境交通流。

三是新区快速路。这条连接屯溪区、徽州区的城市快速通道是中心城区“一环五枝”快速路网的东环和北环部分,南起屯光大道,向北绕行徽州文化园东侧跨越皖赣铁路,接至徽州区永佳大道,向西延伸至高铁新区新城大道。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北海路之外的又一条外环路,对提升城区交通质量影响很大。

四是黄口桥和横江桥交口改造工程。该项目已于8月5日进行公示,有望开工建设。

五是公车改革。这项工作目前有了时间表并全面进入实质性阶段,将于10月底前完成市本级改革,12月底前完成县(市、区)和乡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对城市拥堵也是有效之举。

新闻推荐

让绿色出行成为习惯□向日葵

□ 记者 凌良“倡议大家明天低碳出行,路远的乘坐公交或骑电瓶车,路近的骑自行车或走路,陪孩子步行上学一天。让道路少一点拥堵,多一点畅通。”这是9月21日晚,一位学生家长在微信群...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市中心城区“拥堵病”咋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