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李晓洁 记者 程向阳 樊成柱
一个小村的美丽画卷
本月底,徽州区蜀源向日葵将谢幕,此前红火一个多月,给蜀源带来十足人气。
10月10日,记者在蜀源村采访,虽是黄金周后,已近黄昏,可众游客仍兴致盎然,在近百亩金灿灿的花丛中徜徉、拍照。
村口,村民鲍媛摆着的小货摊吸引着过往客人,各式各样的花环、发饰及玩具摆了一排。鲍媛告诉记者,政府每亩补贴675元,特别是到向日葵花季做些小生意,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挣钱。
据了解,今年国庆期间,蜀源村共接待游客7万人次,仅10月2日就接待近两万人次,大巴车就有几十辆,私家车从前山一直堵到东山村,停车场也是满的。
昔日辉煌的千年古村
蜀源始建于汉,兴于明。村中,明代的排水系统贯穿全村,至今仍发挥着作用;明代的古梯田蜿蜒于灵金山之巅,明清古栈道穿梭于前山岭。蜀源名胜古迹众多,现保存完好的明清牌坊有3座,古民居20余幢,古祠堂1幢,清书法家邓石如书写的隶书“优昙谷”和篆体“小桃花源”石匾今存完好。蜀源还是全市唯一有村史馆的村落,可见蜀源昔日辉煌。
蜀源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灵金河呈“s”形穿村而过,形同装满宝物之袋,观音、罗汉二山紧紧夹峙。村中山溪蜿蜒,青石曲径,田野静卧,粉墙黛瓦,故素有“小桃花源”之誉。
蜀源村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盛产贡米、甘蔗、西瓜、贡菊、黄山毛峰、笋干等黄山特色农产品,麻酥糖、毛豆腐、蜀源糕饼、蜀源年糕等徽州特色小吃闻名遐迩。
点燃乡村游之火
这样一个有历史、有味道的古村落何以才在近两年走红?“是向日葵这个支点撬动了蜀源乡村旅游。”蜀源村第一书记王强说。
王强介绍,蜀源村早在2000年就是华东地区首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只不过因“非典”而萎靡不振。2012年,蜀源村被列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村里的乡村旅游再次启动。当地村民先是小范围试种向日葵。2013年,村里统一土地流转,在村口分两茬种植向日葵,面积扩大到近百亩。也就是那年,宣传部门的一张照片刊登在省市级媒体上,游客的热情被点燃,蜀源这个千年古村迎来历史上最多的人流,一夜爆红。
记者了解到,向日葵给蜀源带来人气,村里的农家乐也发展起来了。村里现有5户村民从事农家乐经营,由老百姓提供房间,徽州浪漫红旅游公司按统一标准进行装修。刘碧云是农家乐业主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做农家乐已有四年,第一年就盈利六七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接待了上百人。十一假期忙不过来,她还在村里请了两人烧菜、做服务。
王强告诉记者,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13000多元,这几年几乎每年都会比前一年上涨15%。外出务工的村民在葵花观赏季回到家中,卖甘蔗、板栗、土鸡蛋等土特产,不仅没影响务工,还使家庭增收。
随着乡村旅游兴起,蜀源村现已成立农业生态种植合作社。葵花观赏季后,葵花籽可榨葵花油,虽然效益不高,却可弥补村民种植向日葵后的田间损失。同时,向日葵是季节性旅游,长期种植后土壤还会出现疲惫期。对此,王强说村里正在谋划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也会尝试选择其它观赏性花卉种植。
不只是走马观花
蜀源的未来应该不只是走马观花的向日葵。除赏花,蜀源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也制定了“五年规划”(2012年—2017年),以葵花破题,充分展现蜀源的历史文化和优势项目,以吸引游客,如筹资20万元打造徽州区唯一一家村史馆——孝徵祠,真正做到文旅结合。村里还提出“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口号,融合向日葵、夏季避暑、秋季舞草龙、吃农家饭等乡村旅游元素,努力使旅游时间、范围扩大化,旅游形式多样化。
新闻推荐
□ 记者 钟伟晨刊讯 10月21日,记者获悉,黄山机场将于本月25日开始执行“冬春季”航班计划。换季后,将新增哈尔滨、昆明、青岛、佛山、北京南苑等多条航线,助力黄山秋冬季旅...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