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舒俊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性别比则高达206:100,全国处于适婚年龄段的70、80后人口中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问题,且年龄越大失衡越严重。同时,30-39岁男性中有1195.9万人处于非婚状态,而同年龄段女性中有582万人处于非婚状态。
数量庞大的“单身大军”婚恋问题已不仅是私人问题,而是日渐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从市妇联组织的相亲活动中可以看到,女性报名人数明显多于男性,其中不乏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女性。大龄未婚女性择偶难的原因何在?针对这一问题,市妇联进行专门调研。
现状: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今年初,市妇联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80%的女性认为“必须得结婚”或“结婚比较好”,可见对大部分人而言,步入婚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能提高人的幸福感。年龄上“男大女小”使大龄女性陷入困境,98%的女性对另一半的年龄要求比自己大,这样一旦女性年龄偏大,可选择的结婚对象就越来越少。75%的女性希望另一半的学历比自己高,15%的女性希望另一半的学历与自己持平,只有10%的女性对另一半学历没有要求,学历上“男高女低”也使部分择偶者被提前淘汰出局。女性选择对象的职业排名前5位的是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金融类、设计类,职业上的择偶标准也使部分求偶者铩羽而归。
不少适婚女性在她们认为的最佳结婚年龄段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宁缺毋滥的心理又让她们不愿将就,这样导致结婚年龄推迟。而结婚年龄的推迟势必会带来生育年龄的推迟,很多人都知道高龄产妇的危害,因此择偶难成为一些女性及其家长的一块心病。
原因:“甲女丁男”现象突出
未婚女性为何择偶难?市妇联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分析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未婚女性自身心理不成熟,缺乏独立性;自我定位不准,择偶标准过高等,但更为突出的是以下两方面因素。
其一,黄山市“甲女丁男”现象突出。数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造就了代代相传“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尽管如今许多女性已拥有一定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但很多人在择偶时往往还是依照传统,希望找到比自己更强的人,于是选择范围变得很小。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黄山市男性大学毕业生大多选择在外地打拼,回黄山就业的很少。再加上黄山市大型国企、外企极少,这就导致文化程度高的女性很难找到与自己匹配的男性,这也就是人们在大龄未婚青年中常见的“甲女丁男”现象。
其二,工作忙碌、交友面狭窄。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许多职业特点使人们交往面变窄。加之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加快,网络的广泛应用使青年人对虚拟世界的依赖等原因,深度交流机会变少。
建议:多管齐下正确引导婚恋观
针对上述原因,市妇联调研人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加速产业调整,拓展未婚女性择偶选择空间。“男高女低”的传统思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主导未婚青年的择偶观念,如何留住并引进素质高的男性人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当前,黄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受编制所限,每年增加人数有限,其中女性还占了很大比例。据统计,2012年—2014年,黄山市新录用公务员791人,其中女性345人,占44%;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606人,其中女性898人,占56%。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大型企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将成为广大未婚女性择偶的很好选择。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招商力度,争取多引进男性人才集聚的大中型企业或外企,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未婚男性来黄山就业安家,从根本上扭转黄山市“甲女丁男”现象。
强化组织指导,构建双向服务联系网络。建议民政等有关部门摸清未婚青年基本状况,同时加强对婚恋服务工作的组织指导,进一步规范婚介行业,提供可靠有效的婚恋服务。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创新活动载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未婚青年间开展联谊活动,组织热心人士成立“红娘”志愿组织。此外,学校也应将婚恋观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特点,开设婚恋观教育课程。同时,媒体要大力倡导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正确引导婚恋观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以婚恋观的健康促进家庭文明,推动社会和谐。
新闻推荐
11月7日,喜相随“成长2015”第五届小记者节开幕啦!在去往开幕式现场的路上,我满心期待着,今年的小记者节一定会超级精彩。今年小记者节的举办地点是在屯溪世纪广场,坐了半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