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德平
晨刊讯 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增收,黄山区新华乡从实际出发,实施了“万亩竹笋富民工程”,并通过政策扶持、培育资源方式因势利导,积极引导能人创办笋竹加工企业,截至目前,规模化企业已达12家。目前全乡雷竹笋面积达1.1万亩,笋竹示范基地5个。2015年全乡鲜笋产量400万斤,一产产值800多万元,二产产值3000多万元,全乡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产品销往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并与数家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该乡聘请浙江农林大学林学院博士团队编制笋竹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着力推进笋竹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有机融合。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细化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融合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提升科学技术支撑和产业服务全覆盖。2016年,将建设一个规模为1000亩的雷笋高产示范片;能容纳50多人采拔体验游的雷竹体验区6个,实现该乡4个村全覆盖。
2016年,该乡组建“笋竹大户+合作社+加工企业”为一体的笋竹产业联合体,全乡11家规模加工企业全部加入。该乡规范市场、避免无序扩张和恶性竞争、提升产量保证质量、提升笋竹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并积极打造“智力+口才”的笋竹发展专业服务人才队伍。从科技支撑,壮大基地,切实提高亩产;从增强企业深加工能力,切实提升产值;从宣传攻势、对外寻求合作,开拓鲜笋交易市场,切实增强笋竹产业发展后劲。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雷笋开园,该乡制定了每个党委班子成员联系一家企业,并带领2名干部驻企帮扶。为笋竹加工企业把好企业收购质量监督关,不允许企业私自降低收购标准,扰乱市场。帮助企业建立收购台账,解决企业收购融资难题。为企业把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关,切实维护新华雷笋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品牌。
新闻推荐
□记者 冯劼 文/摄核心提示:曾几何时,报刊亭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承载着一代代人太多的记忆和情感。然时过境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化阅读的兴起,传统的阅读模式正悄然...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