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黎小强
晨刊讯 7月16日,黄山市与联合国人居署正式签订《世界城市运动合作关系谅解备忘录》,成为人居署合作伙伴,达成一致目标,即促进政府和个人在公共政策各个领域方面的投资,构建世界城市运动框架,以实现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由此,黄山市在城市运动道路上更加步履铿锵。
世界城市运动关注绿色城市建设。黄山有先天优势:位于北纬30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5至16.4摄氏度,降水量在1395至1720毫米之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25倍。境内地表水达到功能区划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黄山有后天发力:坚持以绿色质量提升和新安江流域综合开发为着力点,“沿湖、沿山、沿路”绿化与中心城区增绿强绿并举,植树绿化与景观建设、水污染防治有机结合,基本形成以山水地形为骨架、风景林地为依托,汇集绿色通道、街头绿地、社区游园等各类绿地为一体的“点、线、面、环、楔”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绿化生态效应逐步显现。地表水、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保持100%,万元GDP能耗为0.5716吨标煤,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率分别达49.13%、44.05%和12.33平方米。城市林荫路推广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9.3%和84.6%,南滨江水景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世界城市运动关注城市规划。黄山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领人居环境建设,高水平编制《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实行全市城乡控制区域83个,面积19.48万亩。通过有效的规划控制,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和公共服务,拓展城市空间,力促城乡协调发展。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世界城市运动关注城市生产力建设。黄山坚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原则,努力破解工业、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矛盾。在工业发展上,始终坚持“三个围绕”,即围绕旅游商品开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个不上”,即坚决不上一个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三个集中”,即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同类产品向功能区集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走旅游、文化、生态融合之路。
世界城市运动关注弹性城市建设。黄山坚持完善城市功能,建成城市主次干道120条,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为35%,基本形成新老相接、内外相连、环形加放射的城市路网体系。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及环卫设施有了长足发展,城市供水覆盖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5%和98.16%,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6.18%和97%,污水排放水质达国家一级B标准,正向国家一级A标准迈进。目前,黄山正全力申报“海绵城市”试点市。
世界城市运动关注包容性城市及安全、健康城市建设。黄山坚持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各类住宅建设,快速形成由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公租房构成的多元住房供应体系。大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建设,加大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千方百计实施各项民生工程,住房保障率达98.68%,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达100%。同时,住宅建设与环境整治结合,片区建设与低洼地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衔接,切实改善居住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2%,无障碍设施配备率达90%,改造率为100%,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7%,居全省首位,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黄山宜居宜业宜游,正朝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奋力迈进。市住建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联合国人居署支持下,在世界友好人士关爱下,在黄山自身努力下,黄山世界城市发展一定成就辉煌。
新闻推荐
□记者李晓洁晨刊讯近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黄山市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43微克/立方米和29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4%和11.1%;空气...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