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摄□ 记者 钟伟 凌良
9月13日,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继续进行。当天,国内外20余名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相继“发声”,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如何更好地进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管理。
“名录遗产突出描绘出一幅新的世界地图,展现了独特的遗产、地球的多样性和跨越国界的人文特点。我们需要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也需要创新的行动方式,这便是我如此感激第二次黄山对话会的原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莉娜·博科娃在9月12日的视频致辞中说。
长期以来,黄山在景区的科学保护、综合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作为中国山水的经典代表、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美丽中国”的品牌与名片。30多年来,黄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独有的“黄山模式”。
多年来,黄山风景区恪守《世界遗产公约》要求,严格执行《森林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科学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保护”的目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黄山对莲花峰、天都峰、丹霞峰、狮子峰等热点景观区实行“封闭轮休”;推行“垃圾和洗涤下山、净菜上山”,实行全山“污水统管、达标排放”以及景区内游客换乘;建立“森林健康首席专家”制度,对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策”,对迎客松、黑虎松配备专职护松人,建设了宽4公里、长100公里的防治松材线虫生物隔离带以及高山防火水网,景区内实行全山防火、全年防火、全员防火“三全防火”管理制度,截至2015年底,黄山风景区已经实现36年无森林火灾。
黄山自2004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以来,先后于2008年、2012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发展评估,今年8月接受了第三次发展评估,两位评估专家松原典孝和阿雷西亚·阿莫菲尼表示,黄山地质公园在保护管理、资料收集、数据库建设、游客体验、旅游安全、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为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提供了借鉴,而且还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推广。
近年来,黄山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UNWTO“可持续发展观测区”、GSTC“可持续旅游实验区”建设,致力于“环境影响最小化、经济产出最大化、社会影响最优化、游览体验最佳化”的愿景与实践,得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部网站宣传推广,亚太旅游协会授予黄山首批“中国旅游业社会责任最佳实践奖”,也是目前唯一获奖目的地。
新闻推荐
部职工第一批次无偿献血活动。据统计,当日献血90人/次,献血量21700毫升。 余美花 徐瑜/摄
近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组织开展年度干部职工第一批次无偿献血活动。据统计,当日献血人/次,献血量毫升。余美花徐瑜/摄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