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黄山日报 2016-09-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殷元元

站在“十三五”的首个年头,回望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民生建设已经成为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耀眼的亮点:坚持每年将财政新增支出的90%以上投入民生,近五年累计安排民生类资金510亿元,为前五年的3.3倍;累计滚动实施了48项省市民生工程,惠及全市城乡居民;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226元和11892元,年均增长11.6%和13.5%;住户人均储蓄存款38884元,居全省第3位;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连续十一年实现快速增长……

五年砥砺奋进,五载春华秋实。五年来,全市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迅速增强,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上学、就医、住房、就业、养老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人民幸福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民生支出一年比一年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市委、市政府对150万黄山人民掷地有声的承诺。近年来,黄山市坚定地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把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初步建立了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作为一个地方财力并不强大的山区城市,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市委、市政府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不动摇,坚持财政再紧保障民生的力度不减弱,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五年来,黄山市坚持每年将财政新增支出的90%以上投入民生,累计共安排民生类的支出达510亿元,财政支出年均突破100亿元,增幅17.8%,支出规模增长2.2倍。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项民生工程就是一片阳光。在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中,民生工程是最重要的抓手。

黄山市对民生工程项目做到资金安排优先、规划选址优先、土地供应优先、工程安排优先,确保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同时,市委、市政府全面压缩“三公”费用,优先保证民生工程资金,用实际行动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的执政思想。

五年来,黄山市累计滚动实施了48项省市民生工程,投入由2011年的15.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3.11亿元;惠及全市城乡人民,人均受益由2011年的1100元提高到2015年的2237元,年均增幅达到20.7%。黄山市的民生工程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民生工程考核中位居前列。

数字的背后,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最深切的民生情怀。

民生保障网越来越坚实

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按时拨付,让一项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也让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映照万家灯火。

按照中央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以及“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狠抓就业民生之本,狠抓教育民生之基,狠抓社保民生之依,狠抓就医民生之急,狠抓安居民生之要,狠抓人居环境民生之需,狠抓扶贫开发民生之重……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黄山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扩大就业规模,不断优化就业结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创业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五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1.7万人,就业技能培训5.4万人,创业培训1.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黄山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五年教育支出累计64.37亿元。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投入5.29亿元,补助学生47万人;有序实施了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整合设立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和炎培职业学校,高标准建成屯溪一中新校区,顺利平稳实施屯溪一中等3校联动搬迁,组建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黄山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93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6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并按时足额发放,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大病保险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9.1万人次。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452万元,累计解决或改善4.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惠残民生工程投入5883.5万元,惠及残疾人72505人次。

黄山市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贫困村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活动,大力实施***,全力推进精准脱贫。五年来,全市9.3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2.87%下降到5.03%,贫困群众收入持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改革创新保障民生,以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市委、市政府用一项项举措回应民生心声,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宗旨。过去的五年,是黄山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城乡发展差距缩小,人民幸福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幸福生活体现在城市功能的增强。黄山市高度重视创新型城市建设,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建成城市数据中心,12345统一呼叫中心上线运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取得实效。

幸福生活体现在精神文化上的富有。黄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兴起。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吕秀芝荣获女子20公里竞走铜牌,实现了黄山市奥运奖牌零的突破。

幸福生活体现在社会安全的提高。黄山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平安黄山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连续五年位于全省前列,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三连冠”并捧回“长安杯”。

幸福生活体现在生命财产的安全。黄山市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16万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金竹岭、阳台等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治理,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幸福生活体现在城乡差距的缩小。五年里,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77.1亿元,安排一事一议项目3774个,受益人口达442万人次。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连续十一年实现快速增长。

民生改善之路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征程上,市委、市政府将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新闻推荐

任泽锋在参加市直第一代表团审议讨论时强调凝心聚力扎实苦干把黄山建设得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

本报讯记者胡利龙报道9月28日上午,任泽锋同志来到市第六次党代会市直第一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讨论五届市委工作报告和五届市纪委工作报告。代表们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谈认识、谈体会、...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