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在徽州区,按照“品种优特化、种植生态化”模式生产的特色水稻收割正欢,秋风吹拂下,空气里尽是稻香味儿,田野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徽州区西溪南镇丰南片有机稻基地里,沉甸甸的稻谷挂满了稻秆,联合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所到之处,稻谷“哗哗”地收入机仓,稻草从尾部甩入稻田。望着金灿灿的稻谷装了一袋又一袋,基地负责人方秀全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今年稻子增产增收,亩产平均增产20%左右,主要是我们种植技术现在已越来越好了,再加上今年病虫草害都比较少,亩产能达到275公斤。”高兴的还有基地的10多名工人,正在给稻子装袋的西溪南村村民接过话茬说,“我们在这里干活,收入比较高,离家又近,一年干10个月,一年下来有3万多块钱哩。”
笔者看到,收割下来的稻子被运往加工车间,由大型烘干机进行烘干,整齐码放在仓库。方秀全介绍,今年是种有机稻的第3年,这几年,他成立了黄山丰乐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我来种”和“秋味香”商标,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今年已经有620亩。他还选择优质稻种,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种植标准选种、泡种、育秧、防虫。其中,在防治病虫害重要环节上采用了“稻鸭共育”技术,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保证有机稻的品质。
据了解,有机稻具有无公害、纯绿色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大米价格一路看好。“有机稻产量虽低,但效益好,今年我们平均亩效益可达5000元以上。”方秀全高兴地说,“虽然我们的稻子还在收割,但有机米已经被订购了将近一半。”
而在呈坎镇灵山村,特色稻种红谷米水稻也迎来了丰产丰收。平坦田处,小型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稻谷从机器仓中流入粮袋;高塝田内,村民们正挥镰收割水稻,传统的木桶打稻别有一番风味,呈现出一幅山乡田野秋收图。
“我们这个红谷米从明朝就是贡米,产量比较低,原来亩产100多公斤,今年管理到位,气候又好,亩产达到200公斤左右。”基地负责人方圣贤对笔者说,红谷米是灵山村的传统品种,为打响这一历史贡米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前两年,灵山村在成功完成红谷米复种后,成立了合作社,通过“五统一”生产模式,建成了100亩的红谷米基地,带动农户种植200亩。按照往年市场价格1公斤50元计算,今年灵山村的红谷米收入将达到近2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谢国洪 余文英 谢叶荷·
新闻推荐
黄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黄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的决定(2016年12月23日黄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黄山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黄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于年1月日至日在屯溪举行,会期三天。建议大会议程:1.听取和审议黄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审查和批准黄...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