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份开始,黄山市把发放高龄补贴范围扩大到了全市所有80岁以上老年人,同时原已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补贴标准不变。今年前9个月,全市共发放高龄补贴资金1600万元,受益老人4.05万人,全面建立了高龄津贴普惠制度。这是黄山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一个亮点,也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制度,加强和创新老年社会管理,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黄山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6万,占人口总数的17.9%,同时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急剧增多。可以说,黄山市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非常严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老龄事业,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老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时,将养老服务纳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统筹推进,先后出台了《黄山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试行)》,《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黄山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各级党委政府和涉老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全市上下以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实施办法》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认真落实《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
黄山市结合市情特点,着力解决社会和老人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满足他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使他们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例如,全市景区景点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票,不满65周岁的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针对黄山市候鸟式养老的外地老年人越来越多,市老龄办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外地老人可凭社区常住证明办理公交免费“敬老卡”,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年人免费体检和各种文娱活动;司法、文化、卫计、人社、教育、城建、交通、体育等部门与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紧密结合,指导窗口单位严格落实优待服务内容。黄山市还强力推进“银龄安康”行动,并把实施“银龄安康”作为弘扬尊老敬老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的民生工程来抓,尽力防范和化解老年人意外伤害带来的风险。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参保人数99021人,覆盖率达到38%。
黄山市还强化宣传,努力营造敬老、养老、助老良好氛围。各地纷纷以开展“敬老月”、“敬老文明号”创建、孝亲敬老模范评选表彰、关爱留守老人等活动为契机,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涉老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走访慰问圆梦活动,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使老年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敬老爱老、全民行动。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广泛参与、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大老龄工作格局,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广覆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形式多样,老年人社会救助覆盖全方位,老年社会福利开拓多渠道,老年人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81万人,年发放养老金1.43亿元,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面实现,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共2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机制得到完善。连续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2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全面落实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普遍提高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保障对象2万人;开展了老年人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工作,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免费体检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以上;为22993名低保老人提供补助,集中和分散供养农村五保对象7091人。
一桩桩、一件件惠及全市老人的大实事、大好事,在黄山大地绘就了一幅幅最美夕阳红的温馨画卷。“十三五”期间,黄山市将继续把老龄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谋划,着力提高老年人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努力把黄山建设得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殷元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13日下午,《徽州楹联精粹》首发式在屯溪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路海燕出席首发式并讲话。路海燕首先对《徽州楹联精粹》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与该书筹划编撰的全体人员...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