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骁本报通讯员 崔艳
记者近日来到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丰溪村鲍家园村民组,发现村里干净整洁,垃圾桶随处可见。农家院子里的小垃圾桶,还用红绿颜色分成“不可回收物”和“可回收物”两类。该村党总支书记王辅家介绍说:“村里的面貌大为改观,我们推出的垃圾兑换办法起了很大作用,提高了大家的环保积极性。 ”
丰溪村是蚕桑生产特色村,每年春天都有游客来采摘桑葚,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而提升村容村貌,也成了该村要抓的实事之一。近日,该村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和兑换工作。区妇联给每户村民发放两个垃圾桶,发动妇女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村民用可回收垃圾可以到积分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村民王春凤前几天因为兑换了一把雨伞,今天又喜滋滋地拎了几个空啤酒瓶过来。
记者来到村民王丽红家,只见她正拎着红桶出门倒厨余垃圾。她说:“我每天都要把垃圾进行分类,这些不可回收的就装在红桶里,再倒进村里的大垃圾桶。 ”王辅家向记者介绍,村民们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收集、打包后,投放到村里的专用回收箱中,再由保洁人员清运出村,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处理。
在用积分鼓励回收垃圾的同时,丰溪村还采用扣分的方法,警示马虎处理垃圾的行为。 “谁家不可回收垃圾没有入桶,谁家把不可回收垃圾混到可回收垃圾中,都会被扣分。 ”王辅家说,这样可以督促大家自觉做好垃圾收集和分类工作。另外,村里对村民进行授星表彰,让大家相互监督与比拼,争相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垃圾不乱扔,垃圾要分类,垃圾要入桶”,已写入丰溪村的村规民约。
新闻推荐
月8日上午9时分,随着一声响亮的炮声,杭(杭州)黄(黄山)铁路最长隧道——天目山隧道实现全线贯通,施工人员挥旗庆贺。杭黄铁路天目山隧道位于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山脉,全长米,是杭黄铁路建设工程中的最长隧道和...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