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我舅舅很喜欢这八个字,就把它当成我们的家训传承了下来。
小时候,盼过年,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放小鞭,但我最期待的还是正月初二去舅舅家拜年。胶东风俗是初二拜姥姥家,我姥姥姥爷过世早,我没见过他们,从我记事起,正月初二就是去我唯一的舅舅家拜年,年年如此,从未间断过。后来我结了婚,就带上我媳妇,再后来有了儿子,等儿子稍大一点,便带着儿子一起去。
我舅舅住在开发区八角街道办事处,那儿靠海,是个渔村,他年轻时出海打鱼,日子过得很苦,因为家里穷经常受别人欺负。改革开放初期,他胆子大,拉起了一帮人,进城搞土建,辛辛苦苦打拼了几年,积攒了点家底,可由于没有技术,农民意识重,后来就干不下去了,又回到农村。虽然,我舅舅没念过几年书,但非常好学,无论出海打鱼,还是做包工头,一有空余时间就看古书、听广播,他谈古论今,引经据典,观点犀利,是我们这些外甥的偶像。
我们这些外甥都住在市区,离舅舅家有50里路,骑自行车得两个半小时才能到。每年正月初二,我们七八个人约齐了,骑车浩浩荡荡向八角进发。那个时候经常是大雪封门,路上的积雪很厚,刮着西北风,有一次我的一个小表弟滑倒了,连人带车掉进了沟里。一路好不辛苦,可我们没有一个叫苦的,心里有一种信念:去舅舅家,听他讲故事。
每次到舅舅家时都快12点了,舅舅早早地把炉子生得旺旺的,把我们迎进去,嘴里不停地说:“今天外甥来,都是客,舅舅好好招待。”舅母把菜端上桌,我们就开吃了。我最爱吃的一道菜是,海姥姥鱼肉(当地土话)拌菠菜心。舅舅问问这个的近况,说说那个的未来,欢声笑语。
饭后,坐在热炕头上,舅舅就开始了他的例行“演讲”———先谈国内形势,再谈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告诉我们要心系国家,跟上时代的步伐,虽然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时刻不能忘记艰苦朴素。舅舅经常是引经据典,用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堂堂正正做人,如何认认真真做事。我们未必都能听懂舅舅的话,年轻人嘛,觉得生活好了,吃点好的、穿点好的,没有什么,可这样的言论,总会招致舅舅的强烈不满,他说:“我呢,可能是过穷日子过怕了,所以虽然现在我富裕了,但仍然要居安思危,要想到以后……”“居安思危”这四个字,总是挂在舅舅嘴边,慢慢的,也深深烙进了我的脑海里。1982年我师范毕业,当了一名教师,那年的春节,舅舅非常高兴,破例喝了点酒,说:“我们刘家(娘家姓)又出了一位教书先生(我大姨是老师),造福子孙呢。”他特意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工作,居安思危。
年复一年的拜年,一次又一次的演讲,主题词永远不变,永远都是“居安思危”。在舅舅的影响下,我最小的表弟刻苦学习,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法博士学位,现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
后来我结了婚,有了孩子,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八字家风我始终牢记于心,我要让这个家风在我儿子身上传承下去。无论多么忙,我也会抽时间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儿子的中学时代,是在烟台二中度过的。那时候的二中是辉煌的,成绩赫赫。记得初一开学前,我和儿子在小黄山上散步,那是我们爷儿俩第一次正式的人生交流,谈了很多,我们围着小黄山走了两圈,整整一上午。八字家风的故事也是这个时候告诉孩子的,他认真地听我讲,好奇地问了我一些问题,我一一解答。中学七年,他的学习一刻也没松懈过,后考入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当年,他以外校身份,笔试第一名、面试第二名、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攻读高分子结晶博士学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儿子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眼含泪水,第一时间拿起电话告诉了我舅舅:我成功地把“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家风传给了下一代。
儿子读本科时,为了联系方便,我给他买了一款很普通的手机,因为我们爷儿俩有个约定,每周要通话一次,思想交流,每次通话至少半小时以上。后来手机坏了,他自己在网上花了100多块钱,买了一部简易手机,一直用到考入清华大学。那部简易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他的同学早都换成智能手机了,他坚持不换,直到读博二时不能用了,才和我说:“爸,这个手机不能用了,我换个智能的吧。有的时候课题组开电话会议,讨论问题,没有智能的不太方便了。”他这才花了1500块钱买了一款智能手机。我的亲朋好友不理解,认为我抠门,说我:“孩子都上清华了,留着钱干什么?还不给孩子买个好的?”我总是笑着说:“居安思危。”
这就是我们一家三代的家风故事,平凡简单而有意义。我要感谢魏征的这八个字,正是它鞭策着我们,在普通的日子里,过出了值得骄傲的不平凡。我会让这八字家风铭刻于心,代代传承。
新闻推荐
□邓国强“真没想到,这项新技术的确管用,拖了我十五年的尿失禁居然解决了。从此,我再也不会担心这个问题了。出院后,我一定动员我妹妹也来做这样的手术,让她同样感受新技术的魅力!”6月13日,即将离开医...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