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黄山 > 正文

黄梅花开少年时

来源:肥东晨刊 2019-04-09 08:48   https://www.yybnet.net/

□王其瑶

受母亲的影响,我偏爱黄梅戏,而在黄梅中又偏爱《女驸马》。母亲说,那年那月除了劳动,每天难得的清闲时光,全送给了村头的那个小广播。高高的村墙上,四四方方的铁块,在一村孩子上学途中,放牛路上,音色悠扬,让乏味的生活漾起丝丝波光。

母亲放下手里正在洗的菠菜,仰头轻笑了一下,怀念:当时第一次听黄梅戏,纯朴清幽,韵味悠长,喜欢得不得了,就跟着学……

俨然看见母亲亭亭少女时,唱着小曲。如今仍会入梦,那种生活重压之下的苦中作乐,成了母亲藏在黄梅曲中几十年的心意。

我和姐姐也一直把妈妈口头传唱的《女驸马》奉为经典。姐姐初中时在一次班级联欢会上唱了这首歌,正巧有一位男生也唱了这首歌,手里还拿着真正的词。姐姐这才发现:母亲教我们的,原来有些错误。姐姐说,当时她班主任还很真诚地问过她,以后要不要往这方面发展。回忆往事,我们一起在床上笑得打滚,乐不可支。

如今,我正处在这个黄梅花开的年纪。之前与朋友的一次闲聊,提起《女驸马》,她说她也会唱两三句。我们便就着一室阳光,哼着婉转小调。再后来,我们发现周围的朋友、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唱那么几句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甚至连冷门一点的《点大麦》、《徽州女人》也有人会唱。听着一个个单薄的音调,在他们口中连成一串串悠扬缠绵的旋律,猛然间,我就被感动了。现在,国家提倡重拾传统,大到首都小到乡镇,都对传统文化予以十二分的重视。我们以为重拾是个艰难的过程,却没料到这千年的传承,早已长成了我们的根骨,是忘不掉磨不灭的。也许没几个少年人知道,黄梅戏的唱腔分为主调、花腔和三腔三类,也不知道黄梅在戏曲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出,但只要他们还能够唱出黄梅戏,哪怕只是轻哼调子,黄梅戏就不会失传,不会黯淡。

多年前,我倚在奶奶怀里,看电视上演《天仙配》,看那些演员画着不同的眉毛,穿着各色的戏服,也有高矮美丑之分。但每当他们眼神一亮,水袖一甩,腰肢一转,唱出第一个音韵,流露出来的,便是一样的热爱与坚持。

黄梅戏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需要严凤英、王少舫这样的名家,需要一代一代从小就是练家子的戏曲演员,也需要对黄梅戏带着欣赏目光的群众。我佩服那些能够将生命奉献给黄梅戏的演员,他们从小所受的苦,我无法感同身受,只能报以敬意。

徽风皖韵扑面来,在每年都有黄梅雨的土地上,每位儿女对黄梅戏一定会有深深的眷恋。我不能去更高更远的地方演出黄梅戏,也不能侃侃而谈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但每当我走在被黄梅雨浸润的这片山水之中,唱一句“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时,万物都会与我应和。黄梅戏永远不会失去它的听众,就像宣纸徽砚千百年流传,黄山毛峰的清香代代绵延。我这样相信,我们都这样相信。

我的黄梅花开少年时节,不似母亲的纯粹,也不似姐姐的明亮,但从我的祖辈、父辈一直保留下来的那份热爱与真诚,依然熠熠生辉。少年人不敢也不愿忘记先辈的文化与记忆。岁月悠悠,时光漫漫,但黄梅戏的历史不断,皖地的传统文化不休。

黄梅花开,几朝几夕时;少年不在,尚有少年来。我期盼,多年后黄梅雨季来临之时,几世同唱,声声黄梅腔。

黄梅花开少年时,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系肥东一中高二(11)班学生指导教师管星星】

新闻推荐

徽州糕饼博物馆:挖掘糕饼里的徽州

4月1日,在徽州糕饼博物馆内,一巨大石碾吸引记者目光。石碾后是超大木模,左右各50个小木模。“我馆镇馆之宝就是这个清代...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云雾缭绕景如画2019-04-08 01:36
评论:(黄梅花开少年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