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屯溪区昱中阳光社工服务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正式将社会工作导入社区矫正体系。屯溪区司法局“更生护航”项目正式启动后,经过半年多实践,已初步形成具有屯溪特点的社会工作介入经验,获省、市司法部门好评。
□记者黎小强
缘起刚柔相济
据悉,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从试点到全面推行,如何切实提升矫正效果是司法工作者亟需破解的课题。屯溪区司法局在前期考察学习基础上,希望引入专业社工机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和方法,为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人提供心理辅导、信息咨询、社会环境改善等“柔性”服务,促使社区矫正对象真正产生改变的愿望,调适不良心理和行为,更好融入社会。
昱中阳光社工服务社负责人郭宏斌介绍,此前,社区矫正采用刚性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关系容易紧张。有了第三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如同设置缓冲带,刚性管理加柔性服务效果更佳。按规定,社区矫正对象须参加集中教育、公益劳动。他们有不同类型,或酒驾,或故意伤害等,需逐个评估,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不可“有教无类”。在公益劳动谋划上,如何做实,真正达到劳其筋骨、改造心志的效果?这些问题皆要考量。“去年5月,司法部门有关负责人找到我。我大学学过法律专业,也想将法律知识与社会工作结合,就萌生试一试的想法。去年6月,我们一起去上海新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学习时发现,他们专门提供社区矫正服务,社工有1000多人,社区矫正工作很有特色。回来后,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更生护航项目启动。”
实践成效初显
“更生护航”项目以全区17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为服务对象,社工机构与司法所紧密合作,以“心理健康评估+集中教育+个别矫治”模式开展社区矫正服务,至今成效初显。
入矫阶段心理健康评估为社区矫正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截至今年3月底,昱中阳光社工服务社共完成94人次新入矫人员心理测评,制定差异化心理矫正方案。筛查发现的心理异常人员被重点关注,移交社会工作个案管理体系,社工机构目前已开展7例服务。
针对社区服刑人员法制意识淡薄、道德认知存在偏差、社会适应性不足等问题,集中教育在课程设计上结合矫正对象自身特点与服务需求,包括道德教育、法制规则教育、心理健康及徽州文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创业教育、挫折教育等板块。同时,注重课堂互动,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在亲身体会中不断树立利他信念及行为。截至今年3月底,社工机构共举办集中教育讲座47场次,受到矫正对象好评。
在个别矫治方面,社会工作者先后从镇街司法所获取需个别化跟进、重点关注的服务对象共7人。服务中,社工秉持尊重、接纳、保密、个别化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积极同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多名矫正对象主动添加社工微信,进一步沟通。社工对矫正对象的经济来源、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等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专业评估,修正个别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修复不良家庭互动模式,链接社会资源,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现实困难,更好实现社会融入。
郭宏斌举例,80后的薛某犯故意伤害罪,自以为犯罪是倒霉,悔罪不足,且有个性,脾气不小。第一次上户时,司法所干警、派出所民警和他同往。他觉得,自己能用专业社工知识良好沟通,遂独自进门,原定半小时的疏导时间延长了2小时。此后,他又入户几次,薛某从抗拒到乐意接受。邵某也是80后,犯聚众赌博罪,患尿毒症晚期,低保户,住公租房。“刚开始,他抗拒。我们一起回顾过去,我夸奖他的善良和愿创业挣钱的良好态度。他先是躺着,后来眼睛一亮,坐起来问他现在能做什么。”郭宏斌说,他将情况向司法所反映,邵某终在屯溪九龙工业园就业。
反思以利推广
郭宏斌表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价值意义值得反思,以利推广。
首先社区矫正涉及多个服务领域,是一项专业化要求较高的复杂工程。社会工作专业处于多学科交叉地带,非常注重实务成效。当其被应用到社区矫正服务中时,能呈现自身优越性;其次,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结合,即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整合各方资源。社会工作者要通过不懈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具有针对性、专业性、人性化的服务,使他们改过自新。社区矫正目标同社会工作的功能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内在价值趋同,共同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最后,社区矫正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矫正制度的运行,社会工作特别注重政策制度层面的倡导和改善。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也面临困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制度化困境。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没有确切法定地位,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二是社区矫正作为社会化的刑罚改造需相应社会资源投入;三是社会工作自身专业化发展严重不足。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9日上午,2019年黄山市暨屯溪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举行,市政协副主席万国庆出席启动仪式并巡展。今年科...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