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黎小强
日前,黄山学院经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副教授郭宏斌获评首届“新时代百名黄山好青年”之拼搏奉献好青年,遂进入记者采访视野。
找到服务社会契机
戴眼镜,文质彬彬的郭宏斌自我介绍,他1980年生于甘肃,在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分别攻读学士、硕士、博士,2006年入职黄山学院。
“教学中,感觉专业适用性不理想,学生就业较困难。教育部有规定,以地方命名的高校有服务地方的义务。作为经管学院专业教研室负责人,我一直思考怎样以专业的情怀和知识服务社会,同时推动教学发展。”郭宏斌说,2009年机会来了。他在市委党校授课时,遇到屯溪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商议与屯溪区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合作。2012年,他又至市委党校上课,全市乡镇、社区(村居)负责人参加,屯溪昱中街道负责人主动与他接洽引智事宜。2012年,他们共同发起实体合作平台——屯溪区昱中阳光社工服务社,用专业教育解决实际问题。
社工项目接踵而来
郭宏斌告诉记者,昱中阳光社工服务社至今承接政府项目20余项。
服务社第一个项目是屯溪区“独具爱心愉悦家园”失独老人社会关爱项目,涉及57户85位老人;2014年,承接省民政厅“成长相伴”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项目;2015年,承接省民政厅“爱邻联盟”项目,提升邻里关系。此后,团中央“回家的路”项目、黄山市“两工互动”项目(社工+义工)等纷纷展开。去年开始,服务社更好理解政府需求,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及“两网”融合工作。社会治理创新即是“三社”(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联动,“两网”融合指网络(社区党组织)、综治网格结合。他们在屯溪跃进路社区、水心亭社区、前园社区破题,贡献专业力量。同时,他们将社会工作引入社区矫正,根据不同犯罪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工作。
反馈情况让人欣慰
郭宏斌欣慰地说,无论服务对象还是政府,都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
他介绍,黄先生无儿无女,是“三无”老人,不愿进敬老院,觉得外面自由,喜爱钓鱼。在“共享阳光”项目中,他首次入户,发现其人狗混居,卫生状况堪忧。他保持耐心,数月内不断上门,没事就打电话给黄先生。老人孤独的心被温暖,项目结束后竟到社区找他,后来坚持送锦旗。陈阿姨因孩子、老伴先后离去,成为失独老人。他通过心理疏导,培养老人兴趣,让她与其他失独老人抱团,化解孤独情绪。每隔半个月,他打次电话给她,逢年过节看望她,使她从阴影中逐渐走出。
荣誉是对他工作的褒奖,至今他被民政部及全国社工协会评为“百名社工人物”,被省民政厅评为“江淮优秀社工”,担任市青联常委,入选屯溪区专家人才库,被黄山学院评为校地合作先进个人。
郭宏斌表示,他会继续努力,用更专业、完善的服务推动行业发展,回应民众需求。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屯溪区博物馆感受屯溪悠久的历史,在徽州糕饼博物馆一站式体验百年徽州糕饼文化,在胡开文墨厂探寻徽墨歙砚发展...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