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中国同龄的王顺华是屯溪区黎阳街社区一名普通的老党员,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自己最质朴的情、最真诚的心,谱写了一曲乐于奉献之歌。
热心服务社区党群
从乡镇退休后,2005年,王顺华的组织关系转到黎阳街社区,2007年开始担任社区一支部书记一直到去年。
担任一支部书记以来,她始终勤勤恳恳,乐于奉献,不仅积极带领支部党员学习领会相关精神和党的政策,还经常主动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对于那些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及时参加学习的党员,她都会送学上门。社区搬至柏景雅居小区时,由于场地小,王顺华主动提出将自家的客厅提供给一、二支部党员学习,并把自己订阅的党刊、书籍分类放在支部材料柜中供党员学习。
组织为不慎从三楼摔下的居民爱心募捐,把孤寡老人接到自家过年,雨雪天气给出门不便的老人送些蔬菜,自掏腰包维修居民楼的大门……十多年来,她为居民做了很多细小但又与民息息相关的事情。她说,“我早就把自己当成了社区的一员,尽自己所能,解决社区一个个小问题,我感到很光荣。”
亲力亲为义务奔波
2014年黎阳街社区以党建创新项目“邻里中心——社区老年大学”为平台,开办了黄山市首个社区老年大学,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自社区老年大学开办以来,王顺华一直为社区老年大学的各项事务而奔波,默默无闻地义务奉献着自己的时间。
当过老师,插队时编排过节目,这些她全在社区老年大学派上了用场。“刚开始我在24式太极拳新生班教过一段时间,后来主要负责联系老师、设置课程,以及社区老年大学的协调、组织事宜。就拿昨天来说吧,有旅行社联系到学校,说有个外地旅行团,是群太极爱好者,想到我们学校找30个太极学员交流互动,这些事都需要我来联系对接。”5月14日下午,记者采访时,王顺华还在忙着为社区老年大学学员表演的“扫黑除恶”主题文艺节目把关。
发挥余热奉献社区
由于社区老年大学场地有限,一些室外课程没有活动场地,她好不容易在率水桥底下找到一处合适的室外教学点,但桥下堆了很多垃圾,得知是一户人家将房屋拆迁时的杂物堆放在那里后,她便多方打听,上门劝其将杂物搬走,表示愿出搬运费,谁知那人拒绝了她的请求并在言语上说了不尊重的话,但她并未放弃,当天晚上又去劝说,结果还是没谈成,不死心的王顺华第三天再去,软磨硬泡总算谈拢了,还垫付了搬运费。“付出还是值得的,总算让大家有了一个可以长期上课的场所。”为了方便大家在室外教学点用厕,她又跑前跑后建厕所,资金有限,她就垫钱买材料,自己做粗工,给砖工提水桶、递水泥、打扫,毫无怨言。
黎阳街社区老年大学从当初的10个班增加到现在的13个班,学员也增至400余人。今年她当选为社区老年大学临时党支部书记,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更多了。有朋友劝她,已是古稀之人,不要一天瞎忙活,可以好好安享晚年了,可她却说,“社区老年大学办起来了,如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社会上也有了知名度。这些事情一直都是我经手处理的,一下子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手,事情总是需要人去做的,我其实就是起到连接社区与老年大学学员之间的桥梁作用。现在身体还行,就发挥些余热,基本上每天都要过来看看,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务,学员高兴就好。”
王顺华不求名不求利,能为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办点事、出点力,她就觉得很高兴。她瘦削的身影就是社区的一面旗帜,在她的身上,深深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舒俊·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美化环境,展示城市文明形象,为创城加油助力,5月7日,市直机关工委党支部组织全体在职党员开展“我为创城做奉献”...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