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 记者赵天彪 通讯员孙国钧报道 6月7日,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长罗村的村民徐德荣十分开心,家中养殖的26只肥猪被收购一空,实现销售收入7.2万余元,巩固了脱贫成果。
据悉,已过不惑之年的徐德荣是新安江库区移民,父亲年逾古稀,是个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2005年,徐德荣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谁知徐德荣身体突然患病,经诊断为肾病,妻子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不知去向。他病情逐渐加重,发展到肾衰竭,每两天就需要透析一次。当时还没有“新农合”报销政策,徐德荣一年的治病花费要7万多元。为治病,不仅用尽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了10多万元外债,全家生活陷入贫困中。后来,虽然有了新农合,一年下来也要自付一万多元诊费,对他这个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家庭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数字。当地镇、村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对他非常关心,让他家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困难残疾人救助等民生工程帮扶。2014年,又将他家纳入建档立卡扶贫户,扶贫工作队“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见他家附近有一片面积数十亩荒丘,适宜养殖生猪,就采用产业扶贫方式帮助他摆脱贫困。
“从事生猪养殖伊始,由于缺乏资金,第一年只养了二十几头,虽说收入不多,也让自己看到了曙光。”徐德荣介绍说,为帮助扩大生产,2015年村家庭发展服务中心通过村企结对帮扶为其联系了一家企业,争取到帮扶金5000元,资助建起一排猪舍,养殖生猪近百只,谁知那年生猪价格偏低,效益不够明显。
但徐德荣没有气馁,他改进养殖方法,自己培育母猪繁殖,减少购买猪崽投入,还可出售部分猪仔增加收入。2015—2017年,政府又先后拨付给徐德荣产业扶贫资金13000元,加上自有资金,滚动发展,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猪场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
去年,徐德荣看准生猪市场行情,养殖数量达到208头,成了全镇重点生猪养殖大户。
记者采访了解到,徐德荣养殖的全是优质黄山土黑猪,深受消费者欢迎,每逢年节,肉猪不愁销路,2018年全年共出栏生猪130余只,纯收入6万余元。因为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透析治疗费能够享受“351”健康脱贫和“180”民生工程政策,每年只需花费几百块钱,生活有了明显好转。去年,徐德荣成功实现了“户脱贫”目标,也成为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创业脱贫的典型。
“贫困户不能老是伸手向政府要救济,幸福要靠双手来创造,自己不奋斗,哪年才能脱贫?”徐德荣说。
新闻推荐
●程良水文/图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的黄山,那云雾飘渺、怪石林立、奇松遍布的奇特景象,一直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