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为科学有效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避免过度消毒对人体健康损害和环境污染,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一般公共场所的室内环境,遵循“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的消毒原则,对于人群密集的公共性场所,科学开展预防性消毒。
防控期间,市疫控办曾及时转发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工作指引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对各种环境和人员在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市疾控中心也曾多次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开展消毒技术培训,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疫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
3月1日,市疫控办又转发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工作指引的通知》的要求,科学有效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避免过度消毒对人体健康损害和环境污染。
“室外环境、绿化、道路等,因空气流通、阳光中紫外线等因素不利于新冠病毒存活,所以室外环境以清洁为主,一般不需要消毒,尤其不建议对室外环境、街道等采用无人机、消毒车向空间、地面喷洒消毒液,以免造成环境污染。疫情流行期间,只有发现痰迹、呕吐物、排泄物污染时,才需要先去除污染物,再局部喷洒消毒液消毒。”市疾控中心卫生监测科科长余玉文表示,有明确传染源的场所,需按照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的要求,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严格遵循“五加强七不宜”,真正做到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各单位及公众可登录国家卫健委肺炎防控专区查询,结合实际,参照相关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参考执行指南、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等规范消毒。·冯劼·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这是新的防疫宣传材料,给五组村民的,带上三四十份,我们一会上户发一下,还有几个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需求表也带上,正...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