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盛文鹏
“党的政策真是好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让我们村又建起了这座幸福桥、致富桥,洪水季节过桥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老百姓生产生活更加方便了!”日前,记者来到贵池里山街道双河村采访,村民许卫国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
许卫国说的“幸福桥”,就是今年该村修建的双河口桥,也是该村今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双河村属贵池偏远乡村,总人口1700余人,12个村民小组,427户人家,有两条河流(查冲河和俞河)穿过境内。村支书黄灿红介绍说,双河村因这两条小河而得名,实际上是由原查冲村和俞河村合并而来,距村部不远的双河口桥是该村主要公路桥,连通原查冲村5个村民小组交通。受2010年“7.13”特大洪水冲击,导致大桥在2011年10月份垮塌,车辆无法通行,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经交通和水利部门有关人士现场勘察设计,工程预算资金需近18万元。由于双河村级经济薄弱,村干部一直在为修桥的事而发愁。
机会终于来了。今年一开春,双河村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及时上报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很快得到批准,并进入施工阶段,新桥于6月30日竣工。
许卫国有一辆农用车,基本上每天要过桥三、四趟。他说:“老桥垮塌后,化肥、农药、种子进村不得不靠肩挑背扛,遇上山洪,只能干瞪眼。新桥修好后,村民自发买来鞭炮庆贺,称赞村两委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
双河口桥建成使用得益于池州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据市综改办负责同志介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所有项目均是通过村民议事的方式,由村民自主决定,建什么项目?在哪里建?都是由群众协商确定。为发挥群众参与议事积极性,省里在制定政策时,按照“以县为主,尊重民意,简便易行,规范操作”的原则,坚持从农村现实需要出发,从奖补项目性质和特点出发,创新管理方式,实行灵活多样的办法,组织群众开展“议事”。议事范围,既可以整村为议事单位,也可以若干村民组为议事单位;既可以受益的自然村为议事单位,也可以若干受益农户为议事单位。议事项目,既可以整体项目来议,也可以将项目分段来议;既可由村民提出需要建设的项目,大家来议;也可由村组干部提出需要建设的项目,大家来议。灵活多样的议事方式,调动了基层干部和群众议事的积极性,让群众能够“议成事”。
“双河口桥项目从动议到项目实施,非常顺利。这与我们‘四议两公开\’的做法密不可分。”黄灿红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四议两公开\’,就是村支委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提出预案,并进行公示;村党员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提出方案,并进行公示。为确保工程质量,村里还成立了村民监督小组,由群众直接参与建设和监督项目实施。4年来,我们从修桥铺路,到建立为民服务代理中心,一共实施了4个项目。”
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议、自己管,赋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强大生命力。自2009年试点以来,池州市共申报、审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0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亿元,解决了与农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让农民群众直接感受到了财政奖补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临走时,黄灿红说:“新桥建好了,也经受住了前不久的山洪考验,今后还要加强这些民生工程的后期管理。要在桥头设立一个提示牌,禁止超载车辆行驶,确保双河口桥正常运行,发挥长期效益。”
新闻链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财政奖补资金,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兴办村内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实行以奖代补,以组织、支持和引导农民筹资投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种新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制度。
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进行筹资筹劳,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并相对滞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发展缓慢,呈萎缩状态,“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事一议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影响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为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2008年开始,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选择安徽省休宁县等地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年全国试点范围扩大至池州市,2011年在全国全面推开。
新闻推荐
为感染诺如病毒◇见习记者 杨苗苗 徐文宣日前,有市民拨打本刊热线,称宣州区溪口镇医院自3月4日下午开始,陆续...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