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下面调研时了解到,每年都会有数批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的学生到休宁县商山乡黄村,去体验农耕生活和徽文化生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黄村建设成为国际大学生体验交流基地,让黄村推开世界大门。”在社科、新闻出版界别小组会议上,朱文根委员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朱文根介绍说,黄村地形状如葫芦,1000多年前,黄氏祖先在此定居。明嘉靖年间出了一位进士黄福。1910年创办黄村小学,1914年,国民政府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考察这所小学时为校长题辞 “知君所学随年进,许我重游到皖南”。 1997年村中一座古民居“荫馀堂”被整体搬迁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埃塞克斯异地重建并展出,颇具影响。
“现在的问题在于,以荫馀堂为媒介,这些美国大学生来黄村只是出于好奇,只是单纯地体验生活,并没有和中国大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这非常令人遗憾。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平台,主动组织中国的大学生和他们一道体验交流呢。 ”朱文根说,“我们可以邀请北大、清华等国内大学生,进而邀请中国百所大学和美国百所大学一年一度到黄村开展广泛的体验和交流,更可以组织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来黄村体验和交流。 ”
朱文根认为,如果能够把黄村建设成为国际大学生体验交流基地,那么各国大学生就将带来各自本国文明与文化,这就为世界文明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就有可能把黄村建设成为中国黄村世界文明对话基地。
“黄山已经驰名世界。依托黄山,建设黄村,更能锦上添花,其发展前景,似乎未可限量。未来的黄村,可以敞开大门,迎接世界。事在人为。 ”朱文根说。
本报记者周晓东
新闻推荐
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经黄山市、休宁县政协倡导,在安徽省母亲河——新安江源头启动了“新安江源头保护行动暨告别塑料制品活动”。图为黄山市政协副主席胡宁 (右三),休宁县政协主席王运选...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