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嫒 王玲琳 程向阳
见到汪佳佳时,我们没想到,站在我们眼前的竟然是一位阳光小伙。生于1994年的汪佳佳是休宁县渭桥乡人,因家境贫寒,他的父母迫于生计,早年便外出打工,每年只在春节才回家。因此,汪佳佳总感觉和父母很生疏。
从2岁起,汪佳佳和祖母、继祖父一起生活。后来,继祖父与祖母分开生活。汪佳佳9岁时,父亲不幸患精神疾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经常惹麻烦,曾因砍伤他人入狱。不堪生活重压的母亲离开家门,从此无联系。靠着家里4亩水田,祖母与汪佳佳相依为命,把他抚养大,还供他念了小学。
“那个时候,我实在没法安心学习,所以学习成绩不算好。”汪佳佳说,因为学校离家很近,只要一下课、一放学,他就会冲回家帮忙做事,平时则靠帮别人捡垃圾、砍毛竹、捕鱼赚点钱。上初三时,休宁县第一高级职业学校木工班招生,班主任考虑到汪佳佳的家庭情况,建议他去这所学校。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个学期学费是1480元,当时我没钱,我们班主任帮我垫付了480元书本费,剩下的1000元,我打了欠条。”在校期间,汪佳佳获得了国家补助金和奖学金。每年寒暑假,学校组织他们去北京实习,还发放实习补助,他每次都被评为优秀实习生。汪佳佳说,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第3年见习,汪佳佳来到山东工地,圣诞节时回家看望了奶奶,之后又去青岛工作。但没想到,那一次看望竟成了永诀。“来青岛工作不到半个月,离2013年春节还有1个星期的时间,奶奶不幸去世了。”当时因为路途太远,未能见奶奶最后一面,成了汪佳佳终生的遗憾。
不过,汪佳佳所在的德胜公司却给了他温暖。当天,公司领导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为汪佳佳回程提供了便利,同时还派了公司员工帮忙料理他奶奶的后事。“在我感到手足无措的时候,是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汪佳佳发在公司的《灯下漫笔》栏目里的这段话,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的心境。
“我现在在这里过得真的挺好。你看那是我们的宿舍,里面还有空调。”汪佳佳指着附近一幢宿舍楼说,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在这里还有许多休宁老乡,大家都认识,关系也很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4月8日,我们结束昆山采访去上海,路上汪佳佳发来了微信:“我想努力走好每一步,勇于接受挑战,实现自身的价值,发扬‘徽骆驼精神\’,用行动回报曾经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回报公司和社会。”这名90后还希望借助本刊告诉他的亲友,“我在苏州生活得很好!”
新闻推荐
□ 江志伟美丽中国美丽梦,文化乡村传奇多。安徽省休宁县有一家地处“五龙捧珠、双水归一”的溪口山乡却闻名海内外的黄山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在黄山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里,有一位“自强不...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