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红兴
5月11日上午,一群徽学爱好者冒雨登上皖浙两省交界处海拔800多米的浙岭岭顶,前往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分界处的“吴楚分源”处参观古迹时,惊讶地发现通往“吴楚分源”处的同春亭进口与出口处均一片狼藉,硕大的砖石与碎块一地,门楣上的两块古碑被盗,墙体摇摇欲坠,惨不忍睹。
浙岭是钱塘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位于安徽休宁和江西婺源的分界处。浙岭古道始建于唐代,是古徽州徽州府经水路抵达休宁上溪口,然后通往婺源县北部的重要通道,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岭脊处有吴楚分源古碑、堆婆冢、万善庵、一线泉、同春亭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古道两侧的历代百姓乐善好施,捐资修建古道。如今古道大部分保存完好,但由于地处荒山野岭,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盯住了不少地面文物。
现年82岁原上海卢湾区教育学院教授、婺源虹关人詹庆德先生得知消息后非常气愤。他一生情系浙岭,经牵线搭桥,在汪松亮先生的捐助下,修成了浙岭公路。上世纪90年代后期,詹庆德还主持修缮了同春亭等遗迹。当天,他打电话给婺源县有关部门反映。后从婺源县博物馆詹祥生处获悉:这个被盗事件发生在今年清明节后,婺源岭脚村人首先发现后,迅即向婺源、休宁两地警方报了警,警方赶赴现场察看,后经多方调查取证,寻获破案线索,抓获了3名违法嫌疑人,其中2名是婺源人,1名是休宁人。目前案子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同春亭系乾隆乙亥年婺源漳溪人王士镜捐资所建,东西走向,面积达30多平方米,是以前路人遮风挡雨的地方。门楣上的两块古碑是官任山西平阳府事(正四品)的王文德所立,王文德是王士境的儿子,碑上记录着当时捐建的具体情况,字迹基本清晰。漳溪王氏五代乐善好施,为浙岭修桥建亭补路,这在《武口王氏金源山王氏族谱》中有记载。
5月11日,詹庆德先生特意赶赴岭脚村了解了有关实情,得知3名犯罪嫌疑人在偷盗2块石碑时,一块被偷走,另一块被打碎。偷走的一块被拿到江西乐平去销赃,老板不敢要,3人为毁灭证据,将古碑敲碎后扔到河中。
乡土文化专家、休宁县板桥乡村民汪用彬先生告诉笔者,婺源与休宁以前同属古徽州,但现在分属两省,交界处的历史文化遗迹有很多,年久失修,这给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呼吁徽州生态文化保护区一定要建立起区县联动机制,加大对各种偷盗文物的打击,切实把徽州的古建筑,包括徽州古道保护好。
新闻推荐
□ 记者 李小云晨刊讯 1944年,四川内江籍抗战老兵蓝世英与家住休宁县社坛巷2号的曹素文结婚,次年9月初三,诞下一女取名蓝立军。1950年,蓝世英返回休宁县欲与曹素文母女一家...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