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生 徐 婧 记 者 王玲琳
休宁县上岩村的小学只有一名老师,他叫吴来富,今年48岁,头发有些花白,一副近视眼镜成了他与当地村民区别开的显著标志。13年前,他来到这所山区小学任教,一直以来他既是老师,也是校长,更承担着护送孩子放学回家的“爸爸”角色。
休宁县五城镇的上岩村目前总人口1000多人。2006年以前,村里交通十分不便,村民即使买了摩托车也不能直接开进家,而是放在通公路的村口,然后再走路翻过一座大山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中。
正因为交通的不便带来了上岩村与外界的隔绝,孩子们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很少有老师愿意在那里留任和坚守。但自从吴来富老师来了之后,村民们再也不用面对孩子们在村里上3年小学要频繁换老师的无奈了。
“小学就在村委会楼上,环境很不错,但就是路远留不住人,新老师也不愿意来。幸好吴老师一直在,我们大家都打心眼里感激他,希望他多待几年,更希望有新的老师来我们村,喜欢我们这里,这样吴老师就不用一个人教所有的班了。”该村村民程招娣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一个老师同时给三个班学生上课,确实很辛苦,但他都能应付过来,我们村的孩子成绩也越来越好。吴老师真有一套!”村民们这样评价。
吴来富刚来的时候,这里孩子的成绩在五城13个教学点中排名倒数第一。
在反复研究之后,吴老师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吃早饭之前早读一小时,用自己的工资买来课外书籍,向城里学校模仿光盘教学,有针对性地补缺补差……而对于自己,吴老师除了要求课量的增加,还努力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05年至今,原来排名倒数第一的学校连续在五城13所小学中名列前茅,在相关部门组织的语文、数学竞赛均有学生获奖。
孩子们的整体成绩上去了,但吴老师仍旧不满足,他又尝试探索出了山区教学的新方式。比如用班干部轮换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习好的学生开展“一对一、一帮一”辅导后进生,平常对进步或者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在课堂上,吴来富是一位好老师;在课堂外,吴老师还充当着“爸爸”的角色。学生小鹏(化名),曾经有一段时间脚崴了不能走路,家长将他送到学校后,经常因为农活忙不能及时接回家,吴老师就背着小鹏回家,一直到小鹏自己能走路。
吴老师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一些村民用自己最纯真朴素的方式感激他。吴老师在上岩溪工作时轮流到学生家吃饭,一顿饭交3元钱,但村民们都不愿收他的钱。而每次吴老师临走时,把钱压在饭碗底下,被村民发现后,村民们就用“发火”的方式拒收,有的还“威胁”吴老师如果再给钱就不要来吃饭了。
农忙时,村民们会自发组织到吴老师的家中帮忙;得知吴老师妻子生病时,村里会捐助医疗费;为方便吴老师与家中联系,村里帮他安装了电话;乡村路通后,为方便他回家,村民集资1000元让他买了摩托车……这些让吴来富很是感动。
考虑到吴来富的实际困难,主管部门曾想将他调出去。但村民们听说后,写联名信要求留下吴老师。“从前的老师,都是没过一两年就想办法调走了,只有吴老师不嫌弃我们这里,书又教得好,对学生又关心。”他们很“霸道”地要留下吴老师,揪住吴老师这个“宝贝”舍不得放。
凭着对乡村教育的全身心投入,吴来富被誉为“深山红烛”,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荣誉称号。
“这里的村民对我实在太好了,给我的太多太多,真舍不得离开。”13年过去了,吴来富与上岩村的孩子和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教学成绩一直不错,使得上岩溪的学生也越来越多。20个人分3个班级,一个人带,他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他怕人太多教不好,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他迫切地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来到山区任教。
新闻推荐
href="https://www.yybnet.net/huangshan/xiuning/201408/792778.html">歌舞大赞新安江“美丽新安江”系列宣传活动获奖歌曲展演暨颁奖仪式举行□实习生 徐玥池记 者 汪 嫒 文/摄如一泓清泉,甘甜清冽;如一阵凉风,清爽润泽。8月3日晚,“美丽新安江”系列宣传活动获奖歌曲展演暨颁奖仪式在屯溪区昱中花园...href="https://www.yybnet.net/huangshan/xiuning/"
target="_blank">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