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徐玥池 记 者 汪 嫒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徽州大地上留下了很多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社会从不缺少对徽州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探究。今年,世界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何谓活?——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与百姓生活、民生幸福直接相关的。如何活?——这是一个令人颇费思量且需长期探索的话题,敦本堂的实践值得思量。
推开青石门洞里一扇厚重的木大门,抬脚跨过高高的门槛,这座幽雅清静古色古香的文化馆令人耳目一新。近日,记者走进休宁县文化馆——敦本堂。这座古建筑被异地整体搬迁到休宁县城,再现生机。
敦本堂位于休宁县状元文化公园内,呈四合布局,占地210平方米。据休宁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黄永强介绍,敦本堂原是龙田乡桃林村的一座清代古建,后因村内要修建高速公路需要对其进行搬迁。
透过堂内一方天井,蓝天白云、阳光雨露倾洒而下,人们只需一仰头便可触及屋顶外的自然风光。
“敦本堂是一座跑马楼的建筑式样,它的一楼有四个大厢房,根据它的结构式样,我们将文化馆的四个部门办公室设在这里;二楼因为环境干爽,成为了我们的库房,馆内的服装、道具都存放在上面。”黄永强说。在馆内巡访一周,柱础呈圆鼓状,地面铺红砂石板,墙角各类花草、瑞兽的砖雕精细琳琅,木槅扇窗饰几何图案别具历史风味。每一处古物,似乎欲说还休,向人讲述那厚重的历史。
据了解,敦本堂2009年左右变成文化馆办公、辅导、培训的场所和基地。这种将古建作为文化教育的办公场所在安徽省的古建保护利用工程中尚属首次,敦本堂成为唯一。“敦本堂的保护利用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一方面古建筑让文化馆别具一格,富有特色;另一方面办公人员的进驻也让古建筑聚集人气,很有活力。”黄永强说。
敦本堂的保护利用形式也得到了文化部门相关人士的肯定和认同。市文化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胡荣孙表示,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必须要保护好、用起来,让保护与利用推进可持续发展,且能让市民感受到其中文化的服务功能。“从2009年的百村千幢,到今年在此基础上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近年来,黄山市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打造新型业态的路径和方式,现打造了新兴业态19类964处。敦本堂(文化馆)作为文化教育类的业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胡荣孙说。
新闻推荐
□ 记者 冯 劼晨刊讯 7月28日,记者在黄山百大合家福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购物广场店看到,不少市民都在此购买蔬菜。“相对于周边农贸市场,这里的蔬菜价格相对便宜,有的...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