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汪建兴:每天上满发条

来源:黄山晨刊 2014-09-24 19:09   https://www.yybnet.net/

汪建兴和调解干部经过艰苦调解,终于使兄弟俩达成赡养母亲的协议。图为陈老太笑看协议书。 花甲老人闹离婚复合,打心眼里感谢汪建兴(右)。 吴某与盛某的纠纷成功调解,在汪建兴面前(右一),双方握手言和。□ 记者 王玲琳 文/摄

核心提示:2005年,他从乡镇领导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原本可以“退居二线”,工作压力减轻,但他却不顾家人反对和好友规劝,选择到休宁县汪村镇司法所当一名司法员。他在乡镇工作了大半辈子,难道会不知道基层司法工作的难度?是什么让他坚持这样的选择?

“我‘退二线\’之前就兼任司法所所长4年,知道农村司法工作很重要,处理不好就会让村民们之间和村组之间发生更大矛盾。我选择这个岗位是想让更多大山里的老百姓知法、懂法,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谈及到司法所当司法员,57岁的汪建兴表示。

汪建兴总是穿白衬衣、深裤子,佩戴徽章,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以便随时前往各个村,以便随时处理矛盾纠纷。即使没事,他也翻阅以前调解过的案件档案,学习法律法规,甚至会对之前调解过的矛盾纠纷进行回访。

9年过去了,他干出了成绩,被省司法厅授予个人二等功,被县综治委授予先进个人,今年8月还成为全市司法系统唯一入围安徽省最美调解员的候选人。

花甲夫妻终和解

今年9月4日,汪建兴早早来到回源村七甲组68岁村民汪老汉家,想回访一下汪老汉与老伴和好后半年的生活怎样,这也是他自二老和好后第6次前来。究竟是怎样的矛盾让汪建兴放心不下?

2013年7月25日,汪老汉与老伴发生激烈矛盾,子女劝解无济于事,已到了婚姻破裂的地步。

“我也不怕人家笑话,这个老头我是跟他过不下去了,我就要跟他离婚。”65岁的汪老太是汪老汉的老伴,回忆起跟丈夫去年的矛盾显得十分愤慨。她说按道理像他们这么大的老人离婚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还在大山里的农村。汪老太说,连她的子女都支持她和老汉离婚。

事情很快就在全村炸开了锅,也很快传到汪建兴那里。汪建兴上门了解后得知,汪老太要跟汪老汉离婚,是因两人结婚几十年来长期的矛盾蓄积造成的,汪老太不堪忍受汪老汉的固执和家庭暴力,而汪老汉则不屑于汪老太的不满。

“我们3个孩子都在休宁县城买房子生活了,我和老伴在老家生活。以前年轻的时候我就比较好强,家里什么事情都是我说了算。她要和我吵,我就暴力解决。”汪老汉说,年轻的时候生活压力大,一家之主的他将家庭经济看得十分重,发生矛盾他总是用武力解决。久而久之,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差,而老伴可能是因为孩子小和维护家庭完整等因素,在跟自己吵闹中过来了。去年7月,两人矛盾激化。

“老伴吵着就到城里儿子家住了4个半月,我儿子也回来劝过好多次,让我向她认错,但我就是在子女面前落不下这个面子。”汪老汉懊恼地说,其实老太太不在家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发现一个人生活孤独且忙碌。但连子女都支持老伴跟自己离婚,他就更不愿向老太太认错挽回了。

眼看两位老人的婚姻就因为抹不下面子和性格问题而崩溃,汪建兴一方面劝说汪老汉,一方面又搭班车赶到休宁县城汪老汉儿子家,向汪老太转达汪老汉后悔的心情,宣传家庭和睦对子女生活的无形影响等。就这样来回跑了3次,汪建兴终于把两位老人和他们子女的工作做通了。司法所还专门提供车,由汪建兴将汪老汉从汪村带到休宁县城,让他先看大山外面的变化,从心里认同时代在发展,不能再用武力来解决矛盾。“建兴带着我在休宁县城转了一大圈,我一看街上的老头老太搀着手买菜什么的,心里挺难受。老伴跟了我一辈子,现在子女大了,我们应该要好好的相处。”汪老汉说,他在春节时将老伴从儿子那儿接了回来。

“老头子一辈子都很勤劳,吃的了苦,把孩子们都送出山区了,就是脾气暴,喜欢打人!现在汪所长没事到我们家来聊聊天,老头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还真不错。”汪老太说,现在他们家生活平静,真得感谢汪建兴。

鸡毛蒜皮不轻视

汪村镇地处三江源头皖赣交界处,是休宁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全镇7个行政村、39个村民组,总人口10856人,辖区面积16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林业为主、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乡镇。由于信息闭塞,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鸡毛蒜皮的纠纷经常发生,司法工作十分繁重。

“在农村看似很小的事情,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就会引发严重的事件。所以,我们经常在村里走访,及时掌握信息。”汪建兴说,这也是一名基层司法员必须适应的工作方式。

2010年6月16日下午,汪建兴在源里自然村走访,正好遇到该村的汪某、应某和汪某某3人为一块地的管理使用权发生纠纷。经了解,汪建兴得知3人的矛盾源于28年前的旧事。当时,汪某某在紧靠汪某菜地北边的山坡上建房,因石头滚落及出路与汪某发生纠纷。后来,应某在汪某菜地西边(下方)建房。1987年,山洪将汪某菜地石塝冲毁,洪水直接威胁应某房屋安全。当时汪某全家外出,应某在未通知汪某的情况下,私自将汪某被冲毁的菜地石塝垒起,自己经营管理,由此发生纠纷。28年来,虽说从未中断过调处,却一直没有结果,反而导致近年来汪某频繁到县有关部门上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汪建兴20多次上门与纠纷当事人促膝谈心,讲法制,讲典故,讲谚语,讲人性,逐渐消除了当事人间的怨气和误会。同时,结合这两起纠纷的特点,他还大胆提出“捆绑式调处”,为纠纷调处成功奠定了基础。1个半月后,纠纷当事人汪某、应某和汪某某终于达成共识。汪某将菜地有偿转让给应某和汪某某两户,协议当场签订履行,一起积怨得以消解。

2012年2月15日一早,汪村村后山组一位老太太颤颤巍巍地来到司法所,向汪建兴哭诉大儿子不赡养她,请求帮助。汪建兴一边端茶送水安慰老人,一边仔细倾听老人诉说。当天下午,汪建兴就组织人员进村入组进行调查。经查,老太太陈某已有72岁,生有2男2女。老伴于1984年去世,4个子女都是陈某含辛茹苦拉扯大。如今两女儿都已出嫁,陈某现住在小儿子家。虽然大儿子和他们同住一村,但近几年来对老人的生活不管不问,就连陈某2011年连续3次跌伤,大儿子也没探望过一次,兄弟俩为赡养母亲发生纠纷。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汪建兴分别找兄弟俩谈心,从法律规定谈到伦理道德,从赡养老人谈到为子女做好榜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解开了兄弟俩心中的疙瘩,对赡养母亲达成共识。

在汪建兴的日常工作中,调处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在担任司法员9年来,该镇司法所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32起,其中2013年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41起,成功调处140起,调处成功率99.2﹪。

处事不惊敢担当

“人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当基层司法员更是如此。”汪建兴一路走来的经验告诉他,身为一名胸上别着绘有握手言和图案的司法员,在遇到当事人无故冲他发泄、谩骂甚至做出令人无法忍受的冲动行为时,都要从容面对,不能让当事人的情绪左右了自己的工作。因此,多年来,他养成了处事不惊的性情,能够危急时刻显身手,化解复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012年8月9日晚,汪建兴的同事、镇计划生育专干应某某在休宁县一家医院实施手术时意外去世。当时,应某某亲属及村民50多人在医院聚集闹事。汪建兴接到电话后,火速赶赴130多里外的事发地。一到现场,他立即与镇负责人沟通,和应某某亲属交流,开展法制教育和情绪疏导工作,引导他们依法解决医疗纠纷。在连续工作的3天4夜里,他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对死者亲属及村民进行疏导,忍受着误解和谩骂。当时正值仲夏,天气炎热,汪建兴连衣服都没时间换,持续80多个小时的工作中只睡了5个多小时,最后终于让这起突发事件有了较好结果。

2010年11月19日上午,参加汪村镇护林防火巡逻的山后村村民王某突然头昏晕厥,经县、市医院救治无效,于11月20日凌晨5点去世,年仅46岁。噩耗传来,王某妻子等亲属顿感天塌地陷,他们认为王某是在护林防火岗位上去世的,政府应担全责,并扬言如处理不公,就要把尸体抬到镇政府闹丧。事发当天,汪建兴正在县司法局联系工作。一听到消息,他立即乘车赶回汪村,主动担任这次死亡赔偿纠纷调解组的首席调解员。11月20日傍晚,在与王某妻子交流中,汪建兴充分肯定了王某的工作表现,告诉她镇政府一定会妥善处理后事,稳定了亲属情绪。但王某亲属提出的补偿高达40万元,使调解陷入僵局。这时,汪建兴诚恳地指出,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要求亲属首先做好王某的入殓工作,合法维权,取得死者亲属的理解。晚上11点多,王某的入殓工作顺利完成。21日零时至凌晨5点,汪村镇政府会议室一直灯火通明,汪建兴就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向镇主要负责人进行详细汇报,既指出王某亲属要价过高不现实,又剖析了王某的死亡原因、性质及王某父亲已75岁,两个孩子正在读书的实际困难,提出根据规定从优补偿的建议,取得了一致意见。此时,来不及休息片刻的他立即在21日7点半展开了死亡赔偿调解工作,与王某亲属进行苦口婆心、和风细雨的交流,同时找与王某亲属关系好、有影响力的老村干、村民进行劝解。调解出现转机,王某亲属的要价逐步降低。下午1点半,双方达成死亡赔偿的一致意见,在协议书上签字。下午2点多,王某的灵柩顺利出殡。望着渐行渐远的送葬队伍,汪建兴紧绷的神经才慢慢舒解开来。

廉洁奉公服众人

“司法员在廉洁自律方面一定要严,否则赢不了当事人的信任。”汪建兴认为要珍爱岗位,工作要勤;敬畏制度,胆子要小。

9年来,他拒绝纠纷当事人请吃20余人次,拒收礼物5人次。汪建兴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但他更忠诚于他的司法岗位。他常默默告诫自己:自己是公务员,是共产党员,拿了人民的工资,只准干好,不许干坏。为干好司法所工作,多年来他忍住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病痛,顶住九旬母亲瘫痪在床和妻子严重摔伤的家庭压力,恪守职责,对群众充满感情,对工作充满激情,经常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无怨无悔。

2007年,大连村62岁的老人吴金旺到江苏无锡打工。2008年11月10日,他被河南人肖某驾驶的三轮摩托车撞成重伤,肖某肇事后弃车逃逸。吴金旺先后在多家医院救治,花去13万元医疗费后,因再无力支付医疗费而被迫回家,躺在床上。2009年2月,知情后的汪建兴主动上门服务,当起了老人的办事员。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他陪同老人亲属到县法援中心咨询,给老人代写《法律援助报告》,更是多次与江苏无锡警方联系,争取警方重视。江苏警方派专人赴大连村看望吴金旺,表示尽力缉捕肇事逃逸的肖某,最大限度维护吴金旺合法权益。随后,汪建兴又积极争取到党委政府重视,起草了《关于请求对特困户吴金旺给予资助的报告》,县民政局特补该户5000元。

据统计,2005年以来,汪村司法所共成功实施法律援助62起,有效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汪建兴说,自己虽然还有3年就要退休了,但是每天一到工作岗位,就像上满了发条的钟表,特别有劲。他说,自己对司法工作的激情不会因为退休而退,即使退休了也要成为一名基层司法服务志愿者,为百姓提供司法服务和帮助。他觉得自己9年来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这就是他的人生价值。

新闻推荐

海阳镇敬老孝老风尚浓

□ 程蕾 万多蓉晨刊讯 重阳节前夕,休宁县海阳镇联系爱心企业——邓龙实业有限公司开展敬老孝老走访慰问活动。在海阳镇万宁社区居民方小玲家,今年56岁的她正吃力地抱...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汪建兴:每天上满发条)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