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璜川的背影

来源:黄山晨刊 2014-11-18 19:06   https://www.yybnet.net/

村民在盼望 村民在劳作□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核心提示:休宁县齐云山镇龙源村璜川自然组,33户、129名村民,最多时有16位大龄男子未婚,曾经17年没举办过婚事。这一切在近年有了变化,也给人们留下了思考。

寂寞的璜川:没新房 空心村 光棍村

从屯溪驱车,经休宁县城到齐云山镇兰渡村,往右一拐,金黄玉白的菊花热烈相迎,这是龙源村的景象。龙源村是菊花种植大村,有3000亩菊花,人均菊花收入达8000元。这一路上不仅有花香,还有家家户户的新徽派民居。过了龙源,再往里进,仿若进入另一个世界。山越来越大,路越来越小,房子越来越破旧。如此行进约10公里,经过新村、青春、余家3个自然组,到无路可走时,迎面撞见一座大山,璜川到了。

站在村口,一眼望去,大山中的小村颇像一位面目和善的老者,慈祥地搂抱着村里的人,守候着村里的一草一木。

璜川村以潘姓居多,约占80%,据称上世纪初叶从江西迁入,村中的房子多为土墙房。村里人告诉记者,这些已经掉了皮的土墙房距今已有60年历史,最新的房子建于80年代。村民潘银根说,不是村里人不想建新房,是村里一直不通路,从外边担材料建房,成本太高,加上经济也较落后,因此整个村子已有几十年没建一幢新房。

潘民生是村民组长,他家的房子建于1982年,算是较新的,至今也有32年了。今年56岁的他和妻子俞春华自结婚就一直住在这幢土墙房里,虽然在外人眼里显得有点寒碜,但夫妻俩却觉得自家小窝很温暖。潘民生说,曾经想盖,但算了账后吓一跳,一幢和龙源村相同的二层半房子,龙源只需20万元左右,而在璜川则要30万元以上,其中砖、水泥、钢筋加上人力成本要比外边高出40%以上。别说没钱盖房,就算有亲戚出钱帮忙盖,恐怕连运材料的成本费自己也付不起。“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外面,一年节上回来几次,盖房也是两个老的住,这房看来也不用盖了。”潘民生说。

璜川村只有33户,总人口129人,但常住在村的不过50人,60%以上的青壮年都在全国各地打工。住在村里的约50位村民,8成以上是60岁以上老年人,40至55岁之间的壮劳力不过10来个。潘民生说,村里一旦有老人过世,常常会格外无力,因为能出力的男人们都外出打工去了。

村里还出现了移民现象,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后,都不愿回到这个穷山沟。潘民生说,现在打工挣了钱的已有5户在休宁县城买了房,另外还有在龙源村附近建房的。离开璜川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想法,这种趋势还在蔓延。

而紧靠璜川的青春村,移民现象更是严重。目前唯一还住在村里的杨有仂和程寿晶老两口告诉记者,全村15户人家,在外村建房、在县城买房的已达14户,只剩下他们一户住在这,村子成了名符其实的空心村。

90岁的村民俞翠娥对记者说,自己生了4儿1女,有一个儿子已经过世了,老三儿子搬到外边住了,女儿也嫁到了外面,孙子孙女们都在外地打工,常年不见面,所幸自己的生活能够自理。

潘民生不无担忧地说,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璜川未来会不会消失也不得而知。

打工的不愿回家,挣了钱的在外买(建)房,姑娘纷纷往外嫁,多种因素造成璜川村男青年在婚姻上“青黄不接”。据了解,璜川129名村民,老人、妇女和小孩占了大半,男人占了三分之一。这些男人中,30岁以上的单身汉最多时达16个,于是落了个“光棍村”之名。

近日记者进村采访,迎接记者的第一位村民便是老单身。他叫潘有顺(化名),今年68岁,是村中年纪最大的光棍。他还有一个弟弟,住在更为偏僻的尖山顶下。说起这个问题,潘民生妻子俞春华笑言,她家是蓝田镇的,虽然和潘民生只隔一坐山,但地理位置比璜川好几倍。当年嫁到璜川,全因潘民生人好打动了她。要是换到现在,说不定潘民生也会打光棍。

璜川的嬗变:路开通了 人开放了 菊花绽开了

深秋时节,一路风景如画,高山的菊花,有洁白如玉的,有灿如黄金的,还有桕子树、枫树等,绘就一幅大美秋意图。

从新村到璜川约10华里的路上,溪涧叮咚、芦苇摇曳和山鸡出没。

璜川山门打开了。要想富,先修路。璜川村之所以贫穷,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闭塞。据了解,2005年前,该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茶叶和毛竹,全村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现在种植菊花,但人均收入也只有5000元不到,和全市8000多元的人均农民收入比还有差距。

为解决阻碍璜川发展的路,2012年,休宁县人大代表在“走基层、访代表”活动中积极调研。当年10月16日,市县工商联、人大、企业家代表到璜村“会诊”,最终黄山英赛特实业有限公司、黄山旅游集团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5万元,打通璜川山门。经过全村人两个多月的投工投劳,由新村通往璜川的最后4.5公里路全面修通(本刊2012年10月17日《打开璜川山门》曾报道),一举改写了这个古村100多年不通公路的历史,也成了璜川人2012年最大的喜事。

道路开通了,村民的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了。2013年3月2日下午5时许,璜川村民组村民潘保卫和结婚刚满月的新媳妇陈晓英带着行李准备“出山”。当晚,他们住在休宁县城,次日早上乘坐开往浙江东阳的汽车,开始新一年的打工生活。潘保卫是本村人,陈晓英来自贵州贞丰县,两人在东阳服装厂打工时相识。春节时的农村,年轻人扎堆结婚并不稀奇,但潘保卫和陈晓英结婚却成了璜川村人人称道的喜事,这是因为整个璜川村已经16年没有请过结婚酒。

潘保卫父亲潘银根介绍,自从他家办了婚事,至今村里已有多位年轻人办了喜事。如潘健飞在杭州打工,在蓝田镇兰塘村谈了一个女朋友;潘小虎在六安谈了女友并结婚;潘国强也在蓝田谈了女友,目前正在装修房子,很快就会办酒。

村民潘四美说:“村里有了婚酒,虽然不完全是因为通了公路,但通公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路都不通,哪个女孩子愿意来呢?”

与此同时,路开通了,村民卖菊花不用再挑了。璜川公路没通前,村民不但出门不便,生产生活靠肩挑背扛,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发展。潘民生说:“道路没通前,收购茶叶和菊花的贩子都不愿来,村民只得自己担着茶叶和菊花到外村去卖。因为没路,以前村民一般选择两条路,一条是走10里路到龙源,一条是翻过村中的尖山顶到蓝田,一次出门,上山一小时,下山半小时,一来一回没有几个小时回不了家,不但费时费力,茶叶也卖不起价。

据了解,璜川村山多地少,人均山场3-4亩,人均水田只有7分。由于劳动力少,打柴和种田不挣钱,现在山上已无人打柴,田里无人种粮。除了外出打工,在家的老人依靠龙源种菊花的辐射,以菊花为主产业,菊花人均一亩,2013年仅此一项的人均收入约4000元。自2013年底公路打通,菊农卖菊花方便了,收入有所增加。另外,茶叶等经济作物也能更快流通。

璜川的思考:

那些乡村 那些人

璜川村正朝着喜人的方向发展,人们精神状态正在好转、生活逐渐好转。我们每一次走近她,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然而,璜川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没有结束。虽然村里有喜事了,给村民们带来了朝气,然而热闹过后,年轻人依旧踏上了外出的道路,曾经的精神故乡却变成了候鸟式的停留点。这无法改变璜川的寂寞。而让他们留在本地发展,条件不允许,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必要。璜川或许是城镇化过程中必然的现象,有益的只是让它成为曾经人们的精神家园。而市计生委相关负责人称,黄山市尚未有未婚大龄单身男性(30岁以上)的统计数据,但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些偏远山村经济不发达,尤其是不通公路,大龄单身男子较多。如歙县的石狮、坑口及休宁的刘家棚、白际等地都有与璜川类似的“光棍村”。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一方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路、水、电等,同时要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提升当地经济实力,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拓宽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前川浇上水泥路

11月22日,休宁县兰田镇前川村,村民正在投工投劳浇筑水泥路面。据了解,前川村的道路由于损坏严重,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该镇、村通过“一事一议”,投资投劳对该村道路进行修缮,并于近日全部完工。...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璜川的背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