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状元故里看休宁

来源:黄山日报 2014-12-15 10:58   https://www.yybnet.net/

□ 张燕

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休宁自古便以山水之美,文风之盛而闻名遐迩,被誉为“东南邹鲁”。胡适先生在自传中第一句话就自豪的说“我是安徽徽州人”,休宁人也更应该会有这种情怀吧。

曾匆匆游过一次休宁,沧桑斑驳的城墙、文人案头的一方古砚、悬于架上的几杆枯笔以及书声琅琅的学堂,这是休宁给我的最初印象。说这片土地钟灵毓秀也毫不为过,一路上,人文古迹随走随见,街头巷尾古风习习,马头墙下岁月悠悠。路过竖着高高旗杆的古祠,抚摸过雕镂着如画山水的木窗,古徽州令人痴绝的美便如流水般在我心间缓缓流过。

值得一提的是从状元故里影射出来的“徽州教育”。早在2001年江泽民来黄山视察时就对徽州文化有了一个精彩的概括,用“C、B、M、E、A”五个英文字母指出了徽州文化包含的“文化、贸易、医学、教育、建筑”这五个基本要素,而其中的“E”即为“教育”(Education)。谈到“徽州教育”,休宁是大可以露出脸来代表的。状元故里这个称谓从侧面印证了休宁人知书重教的传统,这也是休宁何谓“中国第一状元县”的主要缘由。

读书岁月里,最怕的就是考试了,相比于不爱捧书读的我们,那些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名的同学都会被我们羡慕的喊作考神。古时候的休宁当之不愧的是盛产考神之地。从隋唐到清代的科举时代里,全国考试成绩最好者便得“殿试第一人”的称号,类似于今天的高考榜首,但位居榜首在当时还要面圣,殿试产生的第一名更是被皇帝授予“状元”称号。

中状元在当时绝非易事,中国历代读书人的用功程度是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学生都难以复制的,他们有的带经耕锄如常林;有的吹灯诵读如苏廷;有的凿壁偷光如匡衡;有的甚至三年不窥园如董仲舒……一个个带着“头悬梁,针刺股”的苦读精神,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但作为打破门第限制、跻身主流社会的唯一通道,人们虽白首穷经,仍不悔不倦。因此对于一个偏于神州一隅的山区小县来说,能出一个状元,几乎可谓满城轰动。

休宁籍民间文学作家修煦在他的新著《状元与宰相》中有一段史料钩沉:明崇祯年间的武状元黄庚,他精通武艺,人称铁鞭王,曾组织义士抗击金兵,后出家为僧;清乾隆时期的状元黄轩,官至三品按察使,也是著名的学者;清光绪时期的状元黄思永,自幼丧失双亲,历经磨难,金榜题名后,厌倦官场,辞官经商。黄庚、黄轩、黄思永三位黄姓状元都来自于休宁县五城镇的黄氏宗族,“一镇三状元”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如今的休宁能做到如今这般美名远扬,得益于自清代便形成的良好的文化氛围。“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师有生”。县城虽小可私塾林立,到清康熙年间休宁城镇包括乡村大小私塾已达562所。从唐武德五年正式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科举,1300多年中,全国共录取状元800多个,平均三个市县才有一个。而休宁从宋嘉定十年(1217)到清光绪六年(1880)的600余年间,本籍和寄籍加在一起,共出了文武状元19个,远远超过当时名声显赫的苏州府里头的任何一个县,稳居全国之首。在新中国的70多位皖籍院士中,休宁籍的就占有六位。有着“中国第一状元县”美誉的休宁无处不散发着古老徽州文化的特有韵味。

如今,当你踏上休宁城内平坦齐整的石板路,在齐宁街上一尝“食在徽州”的古老风味,在静谧的夜色中聆听着那阵由近至远的飘街串巷的更声。这个古城仿佛每块砖每块瓦都在娓娓道出着旧日里“作个状元仙”的美好故事……

新闻推荐

王福宏任泽锋程迎峰等率队分赴各地督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本报讯 12月9日至17日,王福宏、任泽锋、程迎峰、舒志民、张文明、许继伟、刘孝华、汪学致、肖善武等市领导率10个小组分赴各地,督查全市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2月9日至10日,市委...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状元故里看休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