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前我们家的菊花秆都是放田里烧的,今年都挑到回收站粉碎,一斤能卖2毛多,我有几千斤秆子,可以卖几百块钱。”近日,休宁县蓝田镇迪岭村村民吴长仙一边忙着将菊花秸秆送到附近的回收站,一边说起了秸秆综合利用给她带来的好处。连日来,蓝田镇6个菊花秸秆综合利用回收站内,不时能看到前来出售菊秆的群众。
目前,休宁县菊花种植已达2万多亩,年产值1亿多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随着菊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菊花秸秆处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该县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工作思路,注重工作理念上的转变,充分挖掘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积极探索菊花秸秆禁烧监管和综合利用并举的新路子,引进企业对菊花秸秆进行精深加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蓝田镇有1万多亩菊花,每年要产生约1000万公斤秸秆,按每斤收购价格0.25元算,光这一项就给农民增收了400到500万元。“我镇引进菊花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以后,一方面保护了环境,减轻了森林防火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蓝田镇副镇长何社才介绍说,通过菊花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蓝田镇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据了解,休宁县菊花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由弘忆成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今年已收购菊花秸秆40万公斤。收购的秸秆经粉碎、消毒等程序后,主要作为填充物做成菊花香枕和提炼菊花精油等产品出口。
·李垒·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王翠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曾经,这座2200多年的古城诞生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