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玉莲
村集体的钱他能抠就抠,甚至还自掏腰包为村里办事。他说:村集体的钱要用在刀刃上,为村民办实事。
在休宁县商山镇雁里村,提起华炳昌,几乎无人不识,这位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文盲”,竟然是一家年销售额逾2000万元的企业创始人,而且是今年新当选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刚上任的华炳昌不仅认真监督着村集体账目的每一笔进账、出账,更毫不吝啬地将一些公共开销揽到自己个人头上。因为平时工作繁忙,华炳昌经常应酬完还要去文书家里对村委会当天的开支票据进行签字。村集体的每一张发票,华炳昌都会仔细查看后再签字。有的发票字迹太潦草,华炳昌就用手机拍下,回家仔细琢磨,直到弄清楚票据内容才签。有一次,村集体的接待费用包含了500多元的烟酒费。华炳昌经过仔细询问,了解到其中购买的香烟要20元/包,华炳昌当即告诉文书,今后的接待费用一定要紧扣着用。买10元/包的香烟就足够,村干部到乡镇区县开会,两人以下,一律乘班车、公交车出行,三人或三人以上才能报销打的费用……如此种种,一向出手大方的华炳昌第一次让人觉得“抠门”了。
“这是村集体的钱,就要用在刀刃上,为村民办实事。”华炳昌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学历有限,从未想过要当村干部。但是在今年的选举中,他却意外以高票当选,被村民推上了“监督委员会主任”的岗位。既然村民如此信任自己,就不能辜负他们。
上任后的华炳昌每年有400元的工资,但是上任当天,他就表示,这400元钱要作为村集体公共费用。不拿工资还是小事,在前不久举办的商山镇广场舞大赛中,村委会商议要为参赛选手购买一些瓜子、水果表示慰问。华炳昌当即表示,这笔费用由自己个人承担。
“他确实是个好人,村里人都信任他才选他当了这个监督主任,这些年他为我们村里做了很多事,大家都看得到。”村文书孙明芳告诉记者,村里修路时,华炳昌都是带头拿钱。去年村里有一段路面塌方了,他主动到镇里请求修复,并拿出2000元用于道路维修。汶川地震那一年,华炳昌看到新闻后,当即跑到县政府拿出1000元捐款,当时市里还没有组织捐款活动,县里还不知道如何处置这笔捐款。后来,各级政府陆陆续续开始募捐了,华炳昌又捐了一笔。
有人将华炳昌的热心归结为他“有钱”。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年早早辍学在家的华炳昌做过很多苦差事。10几岁就独自骑着自行车从屯溪运辣椒到五城镇沿街叫卖。夏天倒卖过雪糕、冰棍,用棉被裹着泡沫箱,烈日下,一个村一个村地跑,汗水浸透衣服,湿了又干,自己却不舍得吃一根冰棍。后来华炳昌承包了一个初制茶叶加工厂,因为没有经验,再加上市场不景气,倒闭了。随后,华炳昌就去上海打工,到工地上做苦力。攒了一点钱,听说祁门有个生产队的茶厂要外包,他借了笔钱,顶着风险,承包了下来。干了几年,累积了一些资金和经验,华炳昌决定回乡办厂。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年产量达200万斤的规模化厂房。不仅解决了本村大部分茶叶销售问题,更带动了村民到家门口就业。
华炳昌说,他希望能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让更多村民就业;同时希望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越来越好,村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新闻推荐
12月22日,休宁县五城镇上岩村,村民正在村内的灯笼制造厂加紧生产。据了解,该村100余户人家,村民主要以制作灯笼和外出务工为业,村民在本地和浙江开办灯笼制造厂20多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时值年终...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