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黄山晨刊第七届读者暨感动人物颁奖现场
晨刊帮帮忙活动前往茗洲帮留守老人采茶□ 记者 舒俊 文/摄
核心提示: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评选黄山好人、评选年度感动人物、参与发起爱涌黄山慈善活动、组建帮帮忙志愿服务队……10年来,本刊秉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办报宗旨,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发起、主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向社会传播温暖,讲述着一个个黄山故事。
年货大礼包,情暖特困户
【事件回放】对于那些因病、因事导致生活贫困的低保户、特困户们来说,过年是道坎。2010年2月初,本刊策划“年货大礼包,情暖特困户”暖春行动,引起读者广泛响应。黄山开源集团团支部、誉成批发超市业主余成、中学英语教师江女士等爱心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为困难家庭送去米、油、肉、牛奶、挂历等爱心年货。首位响应人余成向老街社区、五福街社区5户困难家庭捐赠了米、油、挂历后,又向戴震路社区5户困难家庭各赠送价值100元的礼券,凭券可在他的超市内选购任意商品。当初采访时,一位退休居民在超市内给年过九旬的父母挑选完年货后一个劲地道谢:“谢谢你们了,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年货,感觉挺暖心的。”
【记者感言】虽然当时的天气还很冷,但温暖是可以传递的。当“爱心年货”送到困难户手中的时候,无论是捐助者还是受助者都感觉是一件特别温暖的事。“暖春行动”希望传递温情,使全社会更多人了解贫困家庭生活现状,更多去关心他们。
爱涌黄山,让爱的品牌响亮起来
【事件回放】2012年,黄山市主流媒体曾先后报道卖肾救子的好母亲曹国琴、患淋巴癌不幸去世的高中女孩贾子昱、待妻如女的好丈夫曹德林、把养母当亲生母侍候的好女儿吴家宝、遭遇车祸成为半植物人的程兴国等不幸或困难家庭,引起社会关注。如何能让更多这样的家庭得到救助?如何让更多的企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让黄山大地有一个响亮的慈善品牌?由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主办,黄山晨刊、黄山新闻综合广播、黄山新闻网共同发起“爱涌黄山”大型公益慈善活动。
2012年9月28日晚的徽州大剧院,爱心洋溢广场上空。由柔和种子(吉丰商贸)冠名,在黄山电大、黄山市建筑设计院、黄山吴良材眼镜、黄山欧派厨柜等十几家单位倾情支持下,2012爱涌黄山大型慈善活动成功举办。本需别人帮助的柯素湄也走向募捐箱,毅然投进200元。柯素湄说:“丈夫走了,女儿走了,我现在一个人能自食其力,我也要帮助比我更困难的人。”
【记者感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这正是“爱涌黄山”的精髓。“爱涌黄山”慈善活动秉承人道主义精神,挖掘社会救助资源,作为政府主渠道的补充,动员那些有能力有爱心的人帮助弱势群体,将义卖得到的爱心款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同时以举办慈善活动为契机,带动社会上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义卖《黄山晨刊》,捐助寒门学子
【事件回放】自2006年以来,本刊积极参与组织并报道“圆梦贫困大学生”活动,寒门学子通过报道不同程度获得社会捐助。2010年8月,本刊报道了黄山市三区四县13位贫困大学生,他们艰苦的家庭条件、勤奋好学的态度以及取得的优秀成绩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本刊的爱心助学活动再次得到市红十字会和黄山市近10家企业的广泛关注,纷纷表示尽力帮助这13位寒门学子。
2010年8月20日,由本刊组织、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共同参与的“义卖《黄山晨刊》,捐助寒门学子”活动在中心城区举行,11位本刊报道过的贫困大学生走上街头卖报,大部分报纸卖出。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自己受益匪浅,是一堂迈进大学校门前最难忘的人生体验课。
【记者感言】举办此次义卖活动是本刊爱心助学的另一种形式,旨在提高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与人沟通、推销自我的能力。
推出年度感动人物,激发正能量
【事件回放】为传扬先进人物感人事迹,2011年12月31日,本刊第七届读者节举行黄山晨刊2011年度十大感动人物颁奖仪式。
本刊评选出的2011年度十大感动人物中,有用柔弱肩膀挑出三个大学生的休宁齐云山女挑山工汪美红;有自掏腰包10余万元,为村民修出通往美好生活致富路的歙县新时代“愚公”吕彦和;有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小叔子的屯溪区好“嫂娘”李桂俭;有用真爱尽心尽孝的黟县山区教师姚玛琳;有为重度脑瘫继子付出母爱的祁门女人陈国红;有黄山区甘棠镇身残志坚、被誉为“黄山北极熊”的崔德益;有不怕牺牲、全身心投入抗洪抢险、被评为“中国好人”的休宁县汪村镇人吴敬荣;有扶起摔倒在路中央的老太太、扶出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精神的市工行世纪广场分理处保安杜安先;有乐观向上、自强不息、荣获“江淮十佳好少年”的歙县霞坑希望小学四年级学生吴梦琦;有对患病丈夫不离不弃、用爱演绎一段佳话的休宁农村妇女汪六斤。“我们为黄山能有这么多感动人物而感到自豪。”当天的颁奖现场,市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记者感言】这些感动人物的事迹不仅感染着每一位市民,也感染着整座城市。通过这样的评选,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社会正能量。
中秋月圆,情暖外来工
【事件回放】2012年9月29日晚,由黄山晨刊主办,市红十字会、黄山新闻网协办,黄山超港食品有限公司、黄山广艺琴行、金种子集团等友情支持的“中秋月圆,情暖外来工——走进中铁上海工程局花山大桥建设工地”活动在花山大桥项目部浓情举办。
花山大桥是黄山市“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可促进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的发展,方便两岸居民出行,极大改善黄山市东门出入口的交通环境。该桥开工以来,中铁上海工程局广大建设者付出了辛勤汗水。为表达对广大外来工的敬意,黄山晨刊主办“中秋月圆,情暖外来工”联欢活动,为外来工们送去物质和精神食粮。当天,超港公司为100位外来工送去节日月饼,市红十字会为工地3户困难户送去3000元慰问金,金种子集团为项目部送去节日用酒,黄山晨刊和黄山广艺琴行、超港公司还送去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
【记者感言】水泥地就是舞台,没有炫目的灯光,但花山大桥的上空,一轮圆月如明亮的眸子,照亮黄山市民和外来工的笑脸。
黄山人,你在他乡还好吗?
【事件回放】为关注在外黄山人的生存状态,架起黄山游子和家乡的沟通之桥,同时作为本刊创刊10周年的10大系列活动之一,今年4月,本刊特别策划“黄山人,你在他乡还好吗?”赴长三角地区大型采访活动。
采访小分队历时一周,赴苏州、昆山、上海、温州(乐清)、杭州,行程数千公里,采访了约30位年龄从18岁至50岁不等、籍贯涵盖三区四县、从事不同行业但皆有群体特色的在外黄山人,涉及建筑、家具、工程、制造、广告、传媒、餐饮、茶叶、旅游、贸易等十几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打工群体。如在上海经营骨头汤店的休宁人,在苏州从事服装电子行业的歙县人,在温州创办低压电器企业的休宁人,在乐清从事外贸的黟县人,在昆山开广告公司的屯溪人,在杭州开超市的祁门人。
【记者感言】在外打拼的黄山人践行传统徽州文化精神,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和求实创新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好体现。虽然匆匆的采访呈现的只是在外黄山人碎片式的生活,而将这些碎片串连在一起,便能完整看到徽州精神的美丽线条。本刊采访小分队以独特视角报道了黄山人在外的打拼故事和创业精神,树立非公经济领域先进典型,展示了黄山人的新形象、新面貌、新风采,让在外打拼的黄山人感受到家乡媒体的关注。
帮帮忙志愿者服务队,为爱出发
【事件回放】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也值黄山晨刊创刊10周年之时,本刊组织成立“黄山晨刊帮帮忙志愿者服务队”,立志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更贴心的服务。志愿者成员主要由本刊所有采编人员组成,力争成为“倾听者、记录者、服务者”。
3月5日,“黄山晨刊帮帮忙志愿者服务队”首站前往歙县王村镇横关学校,除在学校支教外,还为学生带去学习用品和图书,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此后,服务队以月为单位,展开常态化志愿服务,先后组织市民志愿者前往休宁茗洲帮留守老人采茶、“六一”助学、联合建材商会家访、资助贫困学生、与齐云山合作组织“缘定七夕,相约齐云”相亲活动等。
【记者感言】本刊成立帮帮忙志愿者服务队的目的是希望媒体人以独特的眼光发挥创新意识,探索志愿服务活动新形式,使志愿服务活动在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文明创建等方面有所作为。8个多月来,记者志愿者们一直以关注弱势群体为重心,得到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关注,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
新闻推荐
□ 记者 舒俊 文/摄晨刊讯 12月6日,休宁县健身运动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县体育馆举行。休宁健身运动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