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悦
“我回家了。”每天,程菊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对着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喊句话,如果得到丈夫的回应,程菊云就能放心下来,这一天在外劳作再苦再累也感到值当。
今年45岁的程菊云是休宁县板桥乡一名极其普通的村妇,11年前的一次意外,致使她的丈夫下身瘫痪。11年来,这个瘦弱而坚强的女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重担,用无私的爱为瘫痪的丈夫、为两个儿子,为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撑起一片天。
3月11日,记者来到程菊云家时,她正在扶丈夫程日平躺上床。“他虽然瘫痪了,但每天吃饭的时候我都会把他扶起来坐在轮椅上吃。”走进房间,地上铺着的木地板干干净净,程日平的床铺也理得整整齐齐,屋内闻不到明显异味。
程日平今年49岁,生活不能自理,小便需通过尿管导出,还经常大便失禁,弄脏衣裤和被褥。为了让丈夫舒服些,程菊云每天坚持为他擦洗身子,每次擦洗后都会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程菊云告诉记者,丈夫身边不能断人,她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帮他翻一次身,11年来天天如此。
2002年,夫妻俩到浙江打工。2004年3月26日,程日平因为加班劳累过度,从高处跌落致残,身体高位瘫痪。回想起那个日子,程菊云的声音变得异常苦涩。“那时候,我真的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闻讯赶到的程菊云,抱着丈夫哭得死去活来。而后,程菊云陪着丈夫四处求医,虽然沉重的医药费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一直咬牙坚持着。
然而,医生的一句话让程菊云心情更加沉重。医生说,如果照顾得好,病人能活5年;照顾不好,最多活3年时间。“当时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但我意识到自己坚决不能倒下,不然丈夫就没人照顾了。”程菊云暗自下了决心:只要活着一天,就要管丈夫一天。
自丈夫瘫痪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程菊云一个人身上,程菊云既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努力做事补贴家用。
2007年,程菊云在板桥木材加工厂打工时被电锯锯断两根手指,两个多月时间里,全靠一只手自理生活和服侍丈夫。2009年以来,丈夫染上严重的褥疮和尿路感染,每天程菊云忙完活回家后都要仔细清理丈夫的褥疮。丈夫的褥疮越来越严重,靠家庭护理吃药难以见效,只能到医院手术治疗,沉重的负担和医治费用一直困扰着这个苦难的家庭。
2011年,程菊云在劳动时跌断左脚,她拄着双拐,又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又要照顾老年痴呆的公公,洗衣、做饭、喂猪……其中的艰辛只有她知道。2013年5月,程菊云的阑尾炎发作,不得不住院做了阑尾切割手术。然而不幸又再次降临,当年6月,她又被毒蛇咬伤,到祁门医院治疗。
“当地政府一直把我家当做重点照顾对象,我的邻居、还有很多亲戚朋友以及一些素不相识的人都给予了我们家无私的帮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坚持下去。”美满幸福的一家人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一直支撑着程菊云。
“身为一家之主,应当是我肩负照顾家庭的责任。如今,我却只能每天眼睁睁看着她为家里的大小事劳心费力。”对于这样一位贤惠的好妻子,程日平心里充满了感激,也满是愧疚。是妻子“要挺住,没有过不去的坎,有什么困难一家人来面对”让他坚强地面对治疗中的各种痛苦,是妻子“我再苦再累都是心甘情愿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我就心满意足”这感人的朴实话语让他坚强面对人生的困境。
程菊云十一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丈夫,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没以前那么操心了,只有丈夫令我放心不下。”如今,程菊云的大儿子已经结婚生子,小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把丈夫照顾好。她说,照顾丈夫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要充满希望,一家人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新闻推荐
3月10日,休宁县率水河沿岸乡村拍摄到的油菜花怒放景象。率水河是徽州母亲河新安江的正源,是安徽最美的河流之一。春日来临,春水涣涣,漫江碧透,遍布乡村田野、村头、河边的油菜花,近日竞相绽放,进入...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