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 悦
“我们一家出了4个当兵的。我父亲是一位老红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我曾在部队担任过文化教员;我两个儿子分别在空军和二炮部队服役。”提起自己一家3代4个兵的事,休宁县82岁老人程光玉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父亲:一腔热血保家卫国
程光玉的父亲程鹏是休宁县商山镇人,1945年随部队起义后,加入苏南抗日游击队,从此参加过解放大西北战斗和渡江、淮海、解放上海等大战役,两次负伤,三次立功,授过中尉军衔。抗美援朝时,程鹏随部队渡过鸭绿江。近3年中,程鹏出色完成军械修理任务,将损坏的枪支火炮修复送至前线战士手中。
战后,程鹏转业回到老家,在休宁县五城做会计直到退休。程光玉告诉记者,如今家里还保存着父亲的勋章,当年父亲去了战场,母亲带着自己和弟妹在家,日子相当艰苦,“父亲一直告诉我,作为一个中国军人,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他感到非常自豪,只是对家人很愧疚,心里很不安”。
自己:负责新兵短期集训
在父亲感染下,1950年8月,17岁的程光玉考入皖南革命干校,学习两个月即被分到芜湖景山教导团任文化教员,历时3年,担负新兵短期集训工作,后转业到地方成为小学教师,先教三年级语文,再教毕业班,后担任教导主任,再到成为学校副校长。“我当时报考入伍的确是受到父亲影响,我也要为社会出力。”程光玉表示,部队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
交谈中,记者感受到程光玉对于保家卫国的浓厚情结。“做事情要踏实,交待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好。”程光玉介绍,父亲一直把两个儿子当小军人,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时常教育孩子们要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对两个儿子说,爷爷是家里的一代兵,自己是二代兵,你们两兄弟要当三代兵。
儿子:到军营接受锻炼
1983年,程光玉大儿子程顽强19岁。这年征兵工作一开始,程光玉就说服爱人把儿子送入军队。程光玉的妻子吴玉妹告诉记者:“我家两个男孩子小时候就很懂事听话,受家庭红色基因的影响,两兄弟从小便对部队心生向往”。
这年,程顽强走进军营。在部队4年,程顽强担任过报务员和文书,没辜负父亲期望,多次受到连、营嘉奖。大儿子去部队的第二年,小儿子程坚定也要参军。吴玉妹说什么也不同意,坚持要等大儿子退伍。程光玉指着两个女儿说,儿子不在,女儿照样可以照顾家庭,两个妹妹也支持哥哥参军。程坚定到部队未满一年,便以优异成绩考进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部队任军务参谋。那里高寒缺氧,条件艰苦,他毫无怨言,一干就是十几年。
谈及送两个儿子当兵的事,程光玉骄傲地说:“军队是所大学校、大熔炉,纪律严明,要求高,他们到部队既可以学到军事、文化知识,也能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当兵虽说苦了点,但对磨炼意志有好处。再说了,你不当兵我不当兵,那国家谁来保卫?”
新闻推荐
三月的田野,春色缤纷。3月15日9时许,休宁县万安镇海宁村潜阜组的水泥路上,女村民胡新华开着一辆银白色小汽车去上班,与金色的油菜花、葱绿的田园、粉墙黛瓦的徽派村庄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今...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