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 悦
晨刊讯 日前,记者从休宁县人才工作室了解到,为推进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创造出更多新亮点、新经验,充分发挥好特色人才带徒传技、服务休宁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休宁县成立了首批“中医养生·宏图工作室”、“策划主持·永强工作室”、“状元文化·璐颖工作室”、“道教文化·平富工作室”、“心理咨询·胡娴工作室”等五个工作室。首批工作室以领衔人姓名及专业特色命名,依托领衔人所在单位建立,有办公地点、有培养对象、有工作任务,按照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思路,积极创新,先行先动,率先突破。
4月24日下午,在休宁县中医院第二门诊部内科病房,副主任医师潘宏图正在为患者讲解调理方法,并为他们开具中药。记者注意到,在潘宏图坐诊的内科病房的门框上,挂置着一块醒目的中医养生·宏图工作室的标识牌。据了解,中医养生·宏图工作室是休宁县首批特色人才工作室之一,培养对象主要为热爱中医、重视养生修行人员。“特色人才工作室的成立为推广中医养生文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潘宏图介绍道,在门诊诊疗服务中,将结合患者病情宣传中医养生知识,提供日常中医养生咨询服务,还将依托中医大讲堂等相关活动在市民中开展中医养生宣传教育,让更多市民认识中医、爱好中医、选择中医,自觉进行中医养生。
除了必要的中医养生宣传教育、适时开展四季养生活动之外,潘宏图说,中医养生·宏图工作室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逐步培养县乡村一体化中医人才。“培养中医人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有了中医人才,相当于有了源头活水,相当于有了新鲜的血液。”潘宏图说,今后将大力支持工作室的学术传承工作,发挥中医特色,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在中医养生推广、教学、临床等方面上一个台阶。
与此同时,在与休宁县城相隔17公里的齐云山景区,齐云山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副经理汪平富正忙着接待远道而来的游客。成立了道教文化·平富工作室之后,汪平富更忙了。
“我从小就在齐云山长大,对齐云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原来游客来齐云山一直感受不到它的价值,我希望在我的培训和带领下,能帮助景区的讲解员更好地向游客介绍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及其历史内涵。”1972年出生的汪平富是土生土长的休宁县齐云山镇人,2008年以来,完成各类接待近千批次,提炼出“世界上最低的云海”、“江南第一皇家道场”等新亮点。
汪平富告诉记者,道教文化·平富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对齐云山导游词进行全面整理修改,补充完善道教文化特色内容,形成统一规范的导游词,适应游客对道教文化的需求及景区旅游发展的需要,“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离不开道教文化,之前举办的万人徒步登山大会、道教名山联盟大会等一系列活动都是以道教文化为载体。”他表示,下一步将通过集中授课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对齐云山景区现有讲解员进行培训,并重点培养2-3名齐云山精英导游。
据休宁县人才办有关负责人叶秀娟介绍,特色人才工作室由教育、卫生、文化、技能等领域具有技术专长及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特色人才领衔,通过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技能培训、经验传授等活动,将为社会培养特色人才。“前期我们已经进行调研,并召集这五个特色人才工作室的领衔人举行座谈会,了解特色工作室项目开展情况,政府也将为首批特色人才工作室提供经费补助。”叶秀娟告诉记者,在管理周期内,休宁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一次性给予0.8万元的经费补助,工作室成立后先按照50%的比例拨给启动经费,之后根据工作运行及考核情况再划拨剩余部分。经费必须用于工作室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工作室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交流等与人才培养有关的项目。
新闻推荐
“今天我有两个‘没想到\’。”81岁的刘秀兰动情地说,“一个没想到的是,我们这么老的人了,工会还记得我们曾经的荣誉,还有人来看我们,说明我们没有被遗忘,非常感谢;还有一个没想到,以前是因为工作上...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