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悦 文/摄
山路弯弯,溪水潺潺,层层叠叠的农田里,猕猴桃枝叶葱茏,一个个拇指大小的毛茸茸猕猴桃长势良好。5月14日,记者走进休宁县山斗乡金园生态猕猴桃示范基地,一幅绿色生态美景呈现在记者面前。
基地位于山斗乡金源村一山坳中,土质疏松肥沃,特别适宜种植猕猴桃。从2013年12月开始,该基地业主汪治国分两次在山斗乡金源村农民手中流转了218亩土地,全部种上猕猴桃,租金每年每亩700元,三年统一支付。“我们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种植,农民还可到果园打工挣现钱,效益远远高于种粮食的收入。”汪治国说,以前农民种水稻,不仅收入不高,也很累。现在村里的农民都在猕猴桃基地干活,按天算,一天65元,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钱,农民们都感觉划算。
边察看猕猴桃,汪治国边介绍,基地目前种植的主要品种为金艳和金园猕猴桃,少量采用深山老林里野生猕猴桃进行嫁接,均为抗病虫害及抗逆性较强的优良品种。平时管理施的是羊粪等农家肥,浇的是山泉水,再加上周围上好的环境,结出的猕猴桃口感好、果型端正,是绿色产品,“这200多亩猕猴桃是2014年正月种下的,现在已进入开花结果期,成熟的猕猴桃今年10月份将上市。”
眼前的一切让一直坚信走生态、精品生产理念的汪治国信心倍增。他说,基地的猕猴桃今年将少量挂果,产量预计有5000—10000斤,明年每株能产15公斤左右。之后逐年递增,第5年将达到丰产年,每亩产量能达到4000斤。基地总投资500万元,4年后可实现产品年销售收入480万元,创利润150万元。
“山斗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可种出优良品质,我要走的就是生态、有机、环保的高端路线。”汪治国表示,他对基地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将对猕猴桃进行精深加工,比如制作猕猴桃酒、猕猴桃干等,并计划建成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采摘乐为一体的特色观光农业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山斗乡结合土地流转政策,健康有序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我们将以猕猴桃产业基地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建立鲜果生产、分选储藏、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的完整体系,打造旅游观光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新路子。”山斗乡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 冯增贵晨刊讯 近日,休宁县法院受理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案件标的额达1094万元。这是最高人民法院4月30日发布《关于调整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