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山市作为地级市,成立于( )年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2.黄山市的市花是( )
A.牡丹花 B.黄山茶花
C.黄山贡菊 D.黄山杜鹃
3.黄山市的市树是( )
A.金钱松 B.黄山松
C.樟 树 D.红豆杉
4.黄山市的市鸟是( )
A.白颈长尾雉 B.八音鸟
C.白 鹭 D.红嘴相思鸟
5.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的名山是( )
A.清凉峰 B.黄 山
C.齐云山 D.牯牛降
6.黄山市位于安徽最南端,地势险峻。其最高点,也是安徽省境内的最高点,是黄山风景区的( )
A.莲花峰 B.天都峰
C.光明顶 D.鲫鱼背
7.休宁的齐云山属于( )
A.丹霞地貌 B.火山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风成地貌
8.坐落在黄山市的属于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是( )
A.武当山 B.青城山
C.龙虎山 D.齐云山
9.有“水中黄山”“东方日内瓦湖”和“未经雕琢的翡翠”之称的是( )
A.千岛湖 B.太湖
C.太平湖 D.西湖
10.太平湖是黄山市境内最大的湖泊,它的形成应该是在( )
A.古代 B.近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改革开放以来
11.按照新安江的上下游流向,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流口—屯溪—浦口—街口
B.流口—浦口—屯溪—街口
C.浦口—流口—街口—屯溪
D.屯溪—街口—浦口—流口
12.古徽州人前往江西、湖北、广东等地经过的水上交通要道是( )
A.练江 B.渐 江
C.阊江 D.青弋江
13.唐朝人权德舆所言“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说明( )是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及古村落的美妙结合而著称于世。
A.长江 B.钱塘江
C.横江 D.新安江
14.黄山城市展示馆由( )个巨大的抽象几何体构成。
A.5 B.6 C.7 D.8
15.休宁县的还金亭是因谁而建?( )
A.吴 清 B.叶社遇
C.吴道开 D.丁廷楗
16.素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美誉支撑的旅游景点是( )
A.唐模 B.呈坎 C.棠樾 D.西递
17.下列人物中,不曾到过黄山游历或者视察的是( )
A.李 白 B.徐霞客
C.毛泽东 D.邓小平
18.“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句话是( )说的。
A.李四光 B.徐霞客
C.许承尧 D.叶 挺
19.新安江山水画廊是以下哪条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A.黄山——旌德——千岛湖
B.黄山——绩溪——千岛湖
C.黄山——歙县——千岛湖
D.黄山——黟县——千岛湖
20.太平湖地处“两山一湖”的旅游路线,其中,“两山一湖”指的是( )
A.黄山——太平湖——九华山
B.黄山——太平湖——齐云山
C.齐云山——太平湖——家华山
D.黄山——太平湖——牯牛降
21.“新安大好山水”最早是( )说的。后来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曾手书这六个大字,镌于歙县长陔原南源古寺后燕石岩。
A.梁武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2.黄山新安江水清澈澄碧,蜿蜒群山回绕缠绵,矗立在这条最美河流岸边的徽州照壁,传承着徽文化的博古千长。徽州照壁总长为( )米。
A.106 B.107 C.108 D.109
23.在黄山市,蕲蛇分布最多的区县是( )
A.黟县 B.休宁县
C.歙县 D.祁门县
24.以下黄山市的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是( )
A.梅花鹿 B.猕猴
C.娃娃鱼 D.苏门羚
25.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跨越( )
A.安徽省和江西省
B.安徽省和江苏省
C.安徽省和浙江省
D.安徽省和湖南省
26.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是黄山的自然“五绝”,黄山的文化“五胜”是遗存、名人、文学、传说和( )
A.雕刻 B.医学 C.书画 D.数学
27.黄山生态条件优越,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植物3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 )种。
A.30种 B.31种 C.32种 D.33种
28.由中央电视台和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黄山》共有多少集( )
A.3集 B.4集 C.5集 D.6集
29.苏东坡诗赞“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指的是( )
A.荔枝 B.香榧 C.雪梨 D.桃子
30.徽州雪梨产于( ),培植于( )代。
A.休宁 宋代 B.黟县 唐朝
C.歙县 宋代 D.歙县 唐朝
31.( )是中国的蜜蜂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
A.渔亭镇 B.潜口镇
C.杞梓里镇 D.西溪南镇
32.茶叶是徽州特产之一。徽州种植茶树开始于( )
A.汉朝 B.东晋 C.南朝 D.唐朝
33.下列茶叶加工的基本工序中,最早的一道是( )
A.揉捻 B.干燥 C.杀青 D.包装
34.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的是( )
A.屯 绿 B.祁 红
C.黄山毛峰 D.太平猴魁
35.制作红茶的历史人物胡元龙是( )人。
A.黟 县 B.祁门县
C.休宁县 D.歙县
36.“春风春日采新茶,生产徽州天下夸。屯绿起哄好姊妹,淡妆浓抹总无暇。”这首《咏茶》诗的作者是( )
A.老 舍 B.郭沫若
C.张万舒 D.董必武
37.从外形特征看,有“两刀一枪”俗称的著名茶叶品种是( )
A.老竹大方 B.太平猴魁
C.松萝茶 D.黄山绿牡丹
38.古徽州自然科学研究最有成就的领域当推( )
A.数学 B.地理 C.医学 D.物理
39.《算法统宗》全称《新编直指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它的作者是明代徽州人( )。他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卷尺“丈量步车”。
A.程大约 B.程大位
C.程敏政 D.程大昌
40.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了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的徽州古村是( )
A.呈坎 B.西递 C.碧山 D.宏村
41.( )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A.渔梁老街 B.万安老街
C.屯溪老街 D.黎阳老街
42.与澄心堂纸得名有关的皇帝是( )
A.李煜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璟
43.徽州某地发现一块碑刻,上有“……自领头至岭脚,凡崎岖之处,不论公私,永远抛荒;平坦之处,挨路,上输三丈,下输二丈,永禁开挖。……”。由此可知,其直接目的是( )
A.护水 B.护林 C.护路 D.护田
44.徽派盆景最主要的产地是歙县的( )。早在五代时期该村就开始培植花木盆景,世代相传,至今不衰。
A.棠樾村 B.卖花渔村
C.呈坎村 D.汪满田村
45.黄山市境内的第一条公路是( )
A.屯溪——休宁
B.歙县——休宁
C.屯溪——歙县
D.歙县——汤口
46.徽派建筑环境营造“三绝”是指( )、庭院园林和徽派盆景。
A.水口园林 B.石 桥
C.风火墙 D.马头墙
47.徽州水口的三大要素是( )
A.石、水、树 B.屋、石、村
C.水、屋、石 D.山、水、树
48.马头墙是徽式建筑的重要特色,其主要作用是( )
A.防水 B.防火 C.防盗 D.装饰
49.明朝徽州籍抗倭名将胡宗宪对荡平倭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总结抗倭经验,他写出( )一书,详细叙述了倭患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浑天象说》 D.《筹海图编》
50.当今黄山市三区四县中,仍然没有一条铁路通过的是( )
A.黟 县 B.黄山区
C.徽州区 D.休宁县
51.“徽州四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木雕、竹雕和( )
A.砖雕 B.砚雕 C.微雕 D.铜雕
52.歙县的许国石坊,其独特形制和建筑艺术,全国罕见。因其多柱立脚,俗称( )牌楼。
A.四脚 B.六脚 C.八脚 D.四柱
53.黄山市有“御医之乡”美名的县是( )
A.歙 县 B.休宁县
C.祁门县 D.黟 县
54.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是( )
A.《名医类案》
B.《古今医统大全》
C.《医术》
D.《医方考》
55.下列医学世家中,以儿科知名的是( )
A.黟县碧阳镇碧山李氏
B.歙县武阳乡正口王氏
C.徽州区潜口镇蜀口曹家
D.休宁县西门桥汪氏
56.歙县郑村的“南园”“西园”,都是著名的( )世家。
A.伤科 B.妇科 C.喉科 D.儿科
57.屯溪老街的一家制售中药的百年老店,其店名为( )
A.同仁堂 B.九芝堂
C.长春堂 D.同德仁
58.歙砚的制作材料原产地是( )
A.歙县 B.休宁 C.婺源 D.绩溪
59.徽墨的创始人是( )
A.奚氏父子 B.曹素功
C.汪节庵 D.胡开文
60.下列著名墨工中,家乡在今徽州区呈坎的是( )
A.曹素功 B.方于鲁
C.罗小华 D.汪节庵
61.被当时人喻为“墨妖”的著名墨工是( )
A.程君房 B.胡开文
C.方于鲁 D.程鸣凤
62.被誉为“国粹”之一的京剧,其最重要的源头是( )
A.傩舞 B.目连戏
C.徽剧 D.黄梅戏
63.1900年徽剧再次进京演出,这与徽剧首次进京相隔( )周年。
A.100 B.150 C.200 D.250
64.著名诗篇“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的作者是( )
A.老舍 B.陶行知
C.戴震 D.郁达夫
65.明末清初,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四位画家被称为( )
A.四大名家 B.海阳四家
C.天都四家 D.新安四家
66.参加过抗清活动,后削发为僧的著名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是( )
A.江 韬 B.金 声
C.江天一 D.黄宾虹
67.从宋代到清,共出了19名文武状元,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的是( )
A.歙 县 B.黟 县
C.休宁县 D.祁门县
68.在徽州社会传统里,男子一般( )岁成丁,女子一般( )岁成人。
A.17、15 B.18、16
C.17、18 D.17、16
69.在社交礼仪上,徽州人非常注重礼节,待人处事有长幼尊卑之分。下列不属于“三不”礼节的是( )
A.坐不争上 B.行不争先
C.衣不争华 D.食不争多
70.古代徽州地方文人、士绅自发成立的一种较松散的读书、聚会和学术交流团体叫( ),以“言规行矩,讲学明道,砥砺名节,宣布教化”为基本宗旨。
A.文会 B.学会 C.文社 D.学社
71.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上,规定“四书”以( )的注本为准。
A.汪华 B.程灵洗
C.荀子 D.朱 子
72.徽州人自古具有顽强、勤奋、开拓、进取精神,所以博得了( )的称呼。这一称呼由于胡适的一再宣传,愈来愈被世人知晓,逐渐成为徽州人的代称。
A.徽州牛 B.新安客
C.徽骆驼 D.徽州羊
73.屯溪方言“螺蛳献宝跌下海”中的“螺蛳献宝”应为( )的口误讹传。
A.俄罗斯献宝 B.波斯献宝
C.突尼斯献宝 D.拉巴斯献宝
74.讲述着村里的一对被称为“人瑞”的百岁夫妇蒙受恩荣故事的牌坊在( )
A.许村 B.潜口 C.郑村 D.西递
75.下列( )是休宁县黎阳祀唐越国公汪华“靖阳节”上的主要活动之一。
A.叠罗汉 B.得胜鼓
C.荡秋千 D.草龙舞
76.民俗“荡秋千”中,四个衣着华丽古装、手执鲜花一束的幼女被称为( )
A.采莲女 B.采茶女
C.小仙童 D.小神女
77.下列位于今黄山市境内的古文明中,出现最早的是( )
A.黄山区蒋家山遗址
B.歙县新州遗址
C.徽州区桐子山遗址
D.黟县深田湾遗址
78.奴隶社会时期,生活在古徽州一带的土著居民叫( )
A.南越人 B.山越人
C.东越人 D.中原人
79.关于当今黄山市行政区域的名称,演变正确的是( )
A.新安郡—新都郡—歙州—徽州
B.新都郡—新安郡—徽州—歙州
C.新都郡—新安郡—歙州—徽州
D.新安郡—新都郡—徽州—歙州
80.黄山市区域内设县级行政区最早可追溯到( )
A.秦时期B.西汉时期
C.三国东吴时期 D.西晋武帝时期
81.下列哪一位不是新安时代出现的著名太守( )
A.徐擒 B.程灵洗
C.任昉 D.汪 华
82.被徽学大师叶显恩称为“古徽州第一伟人”的是( )
A.程灵洗 B.许国
C.汪 华 D.朱升
83.汪华曾被( )封为越国公。
A.隋炀帝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84.中原氏族迁入徽州最多的朝代是( )
A.汉 B.晋 C.唐 D.宋
85.据说西递的胡姓族人是古代某一皇室的后裔,这个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6.徽州氏族主要来源于北方。曾经是大族迁入徽州的主要定居点,并被誉为“程朱阙里”的村落是( )
A.万安 B.岩寺 C.篁墩 D.潜口
87.徽州“一府六县”是指徽州府所辖歙、黟、绩溪、婺源、祁门、休宁六县,从此延续至清末达一千余年,此格局形成于( )
A.隋大业三年(607年)
B.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
C.唐天宝元年(742年)
D.唐大历五年(770年)
88.与太平桥、万年桥并称古歙三大古桥的是( )
A.镇海桥 B.横江桥
C.紫阳桥 D.平政桥
89.历史上徽州教育最为鼎盛。徽州城乡书院林立,最早的书院是创办于北宋景德四年的( )
A.黟县竹山书院 B.绩溪桂枝书院
C.歙县紫阳书院 D.黟县碧阳书院
90.徽州书院中最著名的书院是建于南宋淳佑六年(1246年)的( ),它也是全国著名书院之一。自创办至改办为学堂长达660年间,一直是新安理学的中心。
A.竹山书院 B.还古书院
C.天泉书院 D.紫阳书院
91.“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是对古代徽州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最早出自于元末的《商山书院学田记》,作者是字子常,号东山的( )
A.郑玉 B.朱熹 C.朱升 D.赵汸
92.开启清代学者辨伪工作先河并被梁启超称为“疑古的急先锋”的学者是( )
A.黄 生 B.姚际恒
C.程大昌 D.程瑶田
93.徽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的根据地,在这里他结识了大儒朱升,他向朱元璋献了名扬千古的“九言策”,即( )
A.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B.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C.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D.高筑墙、广积粮、不称霸
94.徽州籍的两位抗倭英雄指的是( )
A.俞大猷和胡宗宪
B.俞大猷和戚继光
C.胡宗宪和殷正茂
D.戚继光和殷正茂
95.“鹅湖之会”上辩论的双方是( )
A.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
B.朱熹与吕祖谦
C.吕祖谦与陆九渊、陆九龄
D.朱熹与王阳明
96.祁门人徐春圃于明( )在北京发起组织“一体堂仁宅医会”,是世界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
A.弘治三年 B.崇祯五年
C.隆庆二年 D.嘉靖三十五年
97.朱熹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
C.格物穷理 D.三纲五常
98.朱熹虽生在福建,但他对徽州老家的感情念念不忘。曾两次回徽州婺源老家扫墓省亲。通过回乡省亲和与家乡士子的交往,更加深了朱熹对故乡的眷念之情。他在作书序、跋和论著中,经常署名( ),以喻不忘桑梓之意。
A.新都朱熹 B.徽州朱熹
C.歙州朱熹 D.新安朱熹
99.绩溪的大徽商胡光墉在( )开设胡庆余堂药房,专门制作了“戒欺”“真不二价”字匾告诫员工坚守诚信。
A.杭州 B.上海
C.绩溪 D.屯溪
100.明末,黟县人( )在杭州创造了剪刀“镶钢锻打”工艺,产品经久耐用,很快成为畅销全国的名牌产品。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二等奖。
A.汪恭 B.张小泉
C.王大凡 D.刘淮
101.清代早中期,歙县程邃、汪肇龙、巴慰祖、胡堂继承何震、苏宣、朱简、汪关等徽派篆刻印家的长处又变革创新,变化多姿,自成一体,人称( )
A.歙四子 B.黄山派
C.歙四友 D.天都派
102.康熙《徽州府志》的主要作者是( )
A.戴震 B.赵吉士
C.汪道昆 D.许承尧
103.婺源江湾的清代大学者( )是戴震的老师,皖派朴学的代表人物。
A.江永 B.江泽涵
C.江峰青 D.姚际恒
104.出生于1724年的清代大思想家,休宁人( )首先指出了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
A.王茂荫 B.俞正燮
C.程大昌 D.戴震
105.“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描写的是( )
A.晋商 B.徽商
C.沪商 D.粤商
106.徽商最早的集团组织歙县会馆成立于( )
A.北京 B.武汉
C.杭州 D.南京
107.徽商的经营范围,几乎涵盖了各种行业,“其货无所不居”。明成化以后,最重要的支柱行业是( )四大宗。
A.盐、木、茶、漆 B.盐、粮、布、茶
C.盐、典、茶、木 D.漆、木、茶、粮
108.徽商的钱主要是通过利用徽州自然资源的竹木茶业,从事风险小利润大的典当业和从事利润最大的( )赚来的
A.渔业 B.牧业
C.盐业 D.林业
109.流传于江南一带的谚语( )说明了明清时期徽商对这一带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非常之大。
A.无梦到徽州 B.无徽不成镇
C.贾而好儒 D.黄山归来不看岳
110.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
A.唐宋时期 B.宋元时期
C.元末明初 D.明清时期
111.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这主要得益于徽商( )
A.诚信经商 B.乡党互帮
C.贾而好儒 D.官商互利
112.我国第一位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作者是( )
A.吴承仕 B.江 永
C.戴 震 D.程瑶田
11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是徽州人( )
A.汪由敦 B.江永
C.王茂荫 D.程大位
114.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理”的安徽绩溪人是(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115.1938年10月间,徽州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战纷纷解囊捐款,其中捐款最多的是( )
A.黟县 B.祁门县
C.歙县 D.休宁县
116.1937年,新四军军部正式成立后,坚持三年游击战的健儿们纷纷下山,齐聚在( )组成三个支队,由此奔赴抗日前线。
A.渔亭 B.万安
C.岩寺 D.黎阳
117.出生在歙县黄潭源的( ),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平民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爱满天下”的人民教育家。
A.黄宾虹 B.郑玉
C.陶行知 D.胡适
118.抗战时期,周恩来亲临徽州,为太平开明绅士( )先生亲笔题词“绥靖地方,保卫皖南,为全联导,为群众倡”。
A.章秋阳 B.余华
C.金慰农 D.刘敬之
119.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 )年发表了“黄山谈话”。
A.1977 B.1978
C.1979 D.1987
120.合福高铁(合肥至福州)是京福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华中与华南地区的一条大能力客运通道。通车后,合肥至黄山仅用( )小时即可到达。
A.约1个多小时 B.约2个多小时
C.约3个多小时 D.约4个多小时
竞赛须知
为进一步增进广大市民对黄山市历史沿革的了解,领略黄山市秀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遗产和丰厚的人文精神,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广大市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黄山市教育局、黄山日报社联合举办“大美黄山知识竞赛”(120题)活动。本报特刊登试题,真诚欢迎市内外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踊跃答题,将答案填至答题卡,于2015年7月20日前寄至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竞赛活动办公室(屯溪区延安路4号)。答题卡复印有效,答案复印无效。亦可登录黄山市教育网参与此项活动。竞赛设一等奖10名,奖金500元;二等奖20名,奖金300元;三等奖30名,奖金100元,纪念奖100名,奖品为《大美黄山》一套。原则上奖项从高分到低分确定,相同成绩人数超过所设奖项数,则以抽奖方式确定。电话0559-2517852;联系人:潘老师。
新闻推荐
受黄山市屯溪区人民法院委托,我公司定于2015年7月16日上午9时在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长交所)黄山分公司(屯光大道9号城投大楼2楼)交易大厅以网络电子竞价方式公开拍卖下列标的:①黄山...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