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琪
方位:休宁县山斗乡黄茅村→婺源县溪头乡上溪村
路线图:休宁县五城-西田-山斗-黄茅-上溪村-溪头-汪口-婺源县
芙蓉、对镜、羊斗、塔岭和新岭即俗称的“徽州五岭”,宋初通往休宁黄茅的驿道是由大畈的中平寨,经大畈达休宁之黄茅,由于道路是沿涧前行,十分曲折,谷水暴发时候,经常桥塌路毁。后来婺源人汪绍捐资开路,从芙蓉、对镜、羊斗、塔岭,直抵黄茅,较旧路近十五里,但无水患。元末,武弁汪同又出资复开拓,最终塔岭古道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塔岭古道在婺源溪头上溪村境内,距安徽休宁县城八十里,离婺源县城一百十五里,高八十仞,周九里。《徽州府志》说塔岭又名得胜岭。为休婺分界,水分饶浙。正德八年,邑令唐勳战走桃源洞寇,因此而改得胜岭。塔岭古道长20里,沿路均为青石板铺就,为婺源通往古徽州重要通道五岭之一,宋代大诗人方回诗曰:“山水吾州称绝奇,间生杰出当如之。不行天上五岭路,焉识人间二程诗。”一路古道保存得比较完好,因为没有被开发旅游的缘故,依然保持那种原生态的味道,没有开发景点的那种纷纷扰扰,深受不少户外爱好者的厚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天上五岭的神奇与迤逦。
从高速公路到婺源,在江西省境内收费站的一出口下来,然后车子沿着武溪河逆流而上,与芙蓉溪交汇处,我们停下来去看看歙砚的产地龙尾山。到了砚山村,只见家家户户门前都是砚石,看见有人进村参观,主人就会向你介绍各种砚石,一些经过初加工的砚石经过打磨抛光,放在清水里可以折射出各种光泽图案,然后告诉你什么是鱼子、罗纹、金星、金晕、眉纹、刷丝等名称,价格也是几百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对于一个外行来说根本分不出老坑与新坑,就是那些名目繁多称呼也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们在宋代老砚矿山彷徨,站在残存着唐宋以来的采石场遗址,不厌其烦地捡拾着历史的遗留,看看那些被剥离的石头,再看着那被填埋了不知深浅的老坑,不难想象古人开采砚石的艰险。人们只知道欣赏文人那种泼墨挥毫激情,却难以感受采砚工千难万苦劳作。
砚山的师傅说那些高品质的砚石,源自坑洞之内的河床之下,因溪水数千年的浸润有了如丝绸一般细腻柔和的品质。芙蓉溪是龙尾山脚下的一条贯穿砚山村的小溪,史料中就有溪中寻石的记载。子石也有人称仔石,也就是卵石,这些子石是古时山石自然崩塌或古人采石时砚石滚落溪中,历经水流的千年冲刷,在河床中翻滚、碰撞、磨擦等,以及溪水浸泡,去粗存精留下来的砚石精华。一般子石外表有一层特有的珍珠光泽,磨开石皮,可见砚石呈半透明状,石声一般为木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子石,具备了优质砚石的所有特征,因其来之不易而更显珍贵。芙蓉溪也因不间断出产子石,提供历史上各个时期砚石的“样品”,而被称为“旧坑大全”。
以前是发大水后砚山一带偶尔捡一点,这些年来,由于砚石疯狂的价格,为利益所驱使,砚山人在芙蓉溪和武溪的河道中掀起了挖子石的浪潮,几经用挖掘机大规模采掘砚石过程,龙尾山下两条小溪已被村民、砚工翻挖数遍,河滩也变得千疮百孔。我们好奇地下到武溪河中,去体验一下发现砚石感受,经过当地人的指教,我们拾到一些被人遗弃的很小的砚石碎片。从河滩上路,告别了龙尾山,便继续向溪头村赶去。
新闻推荐
□ 李云峰晨刊讯 近日,从休宁县陈霞乡里庄村得知,该村五月份春茶采摘至收园,茶农们的鲜叶都是出售给福建“大红袍”客商,且价格一直保持毎市斤6元不变。由于高山绿茶联姻上“大红...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