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立秋以来,蓝天下的齐云山镇南坑村数百亩向日葵,迎着太阳尽情绽放,朵朵葵花似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喜迎成百上千的市民及游客。村里开办“农家乐”的十几户农家也随之忙碌起来,每天家庭收入十分可观,渐渐走上了一条旅游扶贫产业发展致富新路。在休宁县板桥乡徐源村,该县扶贫部门与当地乡、村一道,结合山区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了“走古驿道、品泉水鱼”的旅游服务产品,迎来了无数自驾车游客,旅游扶贫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牵了线、搭了桥、铺了路。
近年来,休宁县坚持政府与市场融合式发展,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旅游扶贫力度,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开办星级农家乐和农庄等乡村旅游实体,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行市场化运营,取得了良好效益。目前,该县已经发展了林海山庄、海阳庄园、荣山生态农庄、右农茶家乐等为代表的星级农家乐。同时,坚持个人与集体结合,积极发挥能人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吸引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经营、服务,鼓励农户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积极通过土地流转获取租金、入股分红,平衡能人与贫困户、个人与村集体之间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
为了全县旅游扶贫工程能取得丰硕战果,该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模式,紧跟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和态势,坚持传统与创新结合,既注重传承农家饭、农家菜等农村特色,又积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探索实施“互联网+扶贫+旅游”的发展模式,借助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展贫困村旅游产业,每年能为贫困地区带来3000余万元的收入。与此同时,该县还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更好保护”的发展理念,充分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并通过新安江源头绿色保护、绿色质量提升、土地复垦、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打造了“水清、路畅、岸绿、景美、村安”的贫困村生态旅游的升级版。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推进旅游扶贫,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优化了乡村发展环境,还更有效地促进了山区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构建出新的发展格局,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该县扶贫办主任王敏说。近年来,该县重点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并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游得动、玩得好”;着力实施项目拉动,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旅游,以丰富旅游产品为中心,围绕旅游业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着力提升美好乡村品质,不断拓宽旅游空间,深入挖掘状元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内涵,努力开发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受到了多方游客的青睐。
目前,该县将资金支持、市场支持、管理支持、技术支持和其他政策支持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多种形式开展“旅游扶贫”,取得投入少、见效快、返贫率低的扶贫效果。
·黄俊军 盛汪淼芷·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走进休宁县地税局,映入眼帘的是“本单位是无烟单位,请自觉遵守”、“健康有活力,生活更美丽”等爱心小贴士;在办税服务厅,你看到的是整洁美观的办税环境,干劲十足的地税工作人员。...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