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千年古道走出皖赣一家亲——皖赣主流媒体探访皖赣古驿道侧记

来源:黄山日报 2015-09-18 21:44   https://www.yybnet.net/

9月14日,采访团冒雨徒步6公里,前往三江源六股尖瀑布采风拍摄。温沁/摄霏霏细雨中,原本宁静的山沟热闹起来。

9月14日下午,由皖赣两省20多家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各式的长枪短炮,让寂静的村庄顿时热闹起来。“探访皖赣古驿道”媒体采访团一行从这里启程。

15日雨过天晴。村口,古朴沧桑的石拱桥静静地卧在河沟之上,古桥两端,曾经往来穿梭的商队早已消失了身影,只有远处静静矗立的歇脚亭,似乎还在诉说着古村曾经有过的繁华。

皖赣古驿道始建于唐代,自古徽州府衙所在地歙县起,从休宁县城西行,经黟县渔亭,过休宁县右龙岭到浮梁县的瑶里,再到达景德镇,全长百余公里,路面皆由麻石铺砌而成,是古代皖赣两省的重要商贸通道,两省的商贾、百姓,皆由此往来,茶叶、粮油等山货和瓷器,经此运输。时过境迁,驿道逐渐丧失了交通功能,但随着近年来户外旅游的兴起,古道重焕生机。

沿着蜿蜒的古道拾级而上,沿途尽是绿色茶园和参天古树。虽然节气已经入秋,但翻越千米海拔的山岭还是让每个人都汗流浃背。

“不容易,真是不容易,我们赤手空拳尚且如此吃力,更不用说当年带着货物的商人了。”安徽日报记者殷骁一边擦着汗一边说。在他身后,扛着几十斤重摄像机的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孙景超更是气喘吁吁。

约40分钟后,岭头处一座石亭出现眼前,这是供人歇脚的场所。亭子右边一线清泉从山石中盈盈而下,当地人称“虎泉”,因为是从山上直流而下,所以甘洌的虎泉水可以直接饮用。早已是口焦舌燥的众人纷纷上前,俯身手捧甘泉,或是大口解渴,或是擦脸解乏,说说笑笑间,劳累困顿全无。景德镇日报记者程万海告诉记者:“出了古村,再走古道,一路行来,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以及自然生态的风光,无不让人印象深刻。翻过了这个岭,就到我们江西了,感觉非常亲切。希望古道可以好好开发一下。”

登上岭头,安徽江西两省的界碑便立在那里。“就像一根扁担,这头挑着安徽,那头挑着江西,承载的是发展经济的拳拳希望。”面对古道,安徽广播电台记者孙玲娟感慨道。

结束了安徽境内的采访,16日一早,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江西境内、与休宁交界的浮梁县瑶里镇古商业街。这曾是徽饶古驿道上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由于村中古道周边古亭、古桥、石刻等古迹遗存和自然生态保存完好,这几年,走古道、体验生态、吃农家菜成了当地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古街的店铺里,来自市场星报的记者张亚琴与店主热情地攀谈起来,详细了解着店铺的经营情况。“通过我们去发掘这些故事,让皖赣两地的老百姓更多地了解彼此,了解各自的发展成果,也更进一步增进两地人民的感情。”采访结束后,张亚琴说。

“共同开发旅游,促进经贸往来,我觉得作为媒体在其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多采集素材,多写好报道,进一步增进两地间的了解交流,也让两省的人民可以走得更近些。”殷骁说。

结束古道之行已经是16日晚上的8点多钟,两天的探访,皖赣两地记者彼此交流着经验,江西日报记者林君说:“一路走来,从休宁到瑶里,两地间无论是经济交流还是文化交流都十分紧密,我们作为媒体人,有责任也有义务用手中的镜头,把古道之美展现出来,为两地的发展多做贡献。” ·汪 鼎·

新闻推荐

皖赣古道:见证右龙发展新足迹

9月15日,记者跟随“探访”皖赣古驿道采访团一行来到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古老的青石板路像一条玉带,缠绕在近水远山间,消失在茫茫雾气里。清晨,袅袅炊烟从粉墙黛瓦的马头墙飘...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金秋黄山美生辉2015-10-08 09:04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千年古道走出皖赣一家亲——皖赣主流媒体探访皖赣古驿道侧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