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俱佳,画家的印章作为中国画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画家作画的旁证,姓名、画斋名、生肖的表述,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书卷气和色彩,而且画家的有些印章还反映了画家的思想和情趣。
一代宗师黄宾虹,就有一方“黄山山中人”的印章,包含了画家好几层寓意。第一,黄宾虹祖籍安徽歙县,黄山就在安徽歙县、黟县和休宁县境内,他以祖籍在黄山为荣。第二,黄山景色优美,气象万千,山峰劈地摩天,云海围绕,黄山松虬劲苍郁,寿逾千年,黄山为大自然中杰出的“水墨国画”,许多画家倾心黄山,早在明末清初我国山水画流派中就形成了“黄山派”,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当代如画家刘海粟“十上黄山”,南通名家尤无曲也是多次上黄山,泼墨山水画,云蒸霞蔚。黄宾虹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丽”,拜黄山为师,以“黄山山中人”潜心观察、临摹,领悟黄山之美。第三,黄宾虹在多年的山水画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洒脱而严谨、苍健而浑朴的画风,被誉为一代宗师,但他不自傲,而是以“黄山山中人”自居,表明了自己还需要向黄山学习,实际上也就是向艺术学习,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和黄宾虹同一时代的大画家齐白石有两方印,也很有意,一方“见贤思齐”,一方“不知有汉”。“见贤思齐”和“不知有汉”是齐白石毕生遵循的两条艺术法则。所谓“见贤思齐”,语出孔子《论语》,表明了齐白石向前辈画家学习的好学精神,他恨不得“生前三百年,为青藤、雪个、大涤子磨墨理纸”。青藤是明朝的徐谓,雪个是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大涤子是清初的石涛,上述三位都是中国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一代大师,齐白石愿侍立一旁,恭恭敬敬地为他们“磨墨理纸”。“不知有汉”就是要勇于超越,我们知道秦汉篆刻在中国艺术史上地位极高,齐白石勇敢地指出:秦汉人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秦汉人是人,我们也是人。也正因为齐白石努力实践,推陈出新,才形成了他别有天地、新意迭出的大写意画。
应当说,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师的印还可以字面上去理解,而有些画家的印就曲折多了,也更耐人寻味。江苏省国画院首任院长傅抱石就有一方“往往醉后”的印章。傅抱石很爱喝酒,也爱微醉后作画,他和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就是一边喝茅台酒,一边用一米多长的巨笔画成的。而这个茅台酒,是周恩来总理特地嘱咐赠送给傅抱石的。“往往醉后”,人在醉后因为有酒精的作用,更容易突破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更利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富有创新精神,常常有兴之所至的神来之笔,画家兴奋的作画状态更接近于中国画线墨飞动、传神写意的本质,也反映了傅抱石出神入化的精湛画艺。当然,喝酒也要掌握分寸,要想酒后作画,只能是微醉,不能酩酊大醉。
当然,画家的印中更多的读来比较轻松,显示了作者的趣味以及他幽默的人生态度。如著名上海画家吴颐人先生印集中有一方画印是“心闲岁月长”,由于吴颐人先生偏爱画荷花草鱼之类小品,所以他的画印有“出浴”、“擎雨盖”等,前者印款是“不是杨妃”,盖指莲花出浴,与贵妃无关也;后者边款更噱,也是4字:“为鱼撑伞”,生动地勾画出一幅池塘情趣来。
许多画家以成语、佳句、警言、经历等为印,如徐悲鸿画白梅印有“一尘不染”;李苦禅画鹰用印“搏击万里”;郭味藻的印“踏遍青山人未老”;黄胄的印“老在须眉壮在心”;李可染的印“可贵者胆”;吴昌硕从不长胡须,自刻一闲章曰:“无须吴”,风趣之极,来楚生,自镌闲章较多,常用一朱一白,白印为“处厚”,朱印为“自爱不自贵”,两方印都是为人之道,谦谦之言感人之至。
品读画家的印,让我们捕捉到了画家在画作之外传递的信息,感受到了中国画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让人咀嚼和回味。
新闻推荐
备受关注的合福高...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