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顺涞 程云芬 文/摄
题记:“荫馀堂”漂洋过海去美国,她向全世界展现了徽州古老建筑的魅力,让东方文化在异域以一种原生态的本真呈现。更重要的是她展示了古老的徽州人在“荫馀堂”里存续期间的生活形态,正是这种生活形态让“荫馀堂”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她不仅仅是建筑的搬迁,它是文化的搬迁。人类文明是没有边界的,它属于全人类。
2004年中国传统的正月,美国波士顿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以下简称PEM),在博物馆中国馆一座叫做“荫馀堂”的徽州老房子里,迎来了一位容貌端庄的中国女人。
她叫黄秋华,时年34岁,来自“荫馀堂”的故乡,中国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黄村,她是“荫馀堂”的第36代后人之一。这次她被美国波士顿PEM博物馆邀请来参观已经搬迁至美国的“荫馀堂”,她家的祖屋。
明媚的阳光从天井倾泻而下,脚下的红麻石静默,六扇不同雕花的窗楣一如既往岁月里的栩栩如生,神秘的图腾宛若呼之欲出,八仙桌上摆放着竹篾编制成的菜罩,堂前角落的老竹椅……随着“吱呀”一声打开房门,床上蓝色碎花的棉被,似乎还是刚起床的模样,摇篮,盛夏用的蒲扇……曾经属于老房子里的物件,一一对应在老房子记忆里的位置,温润妥帖,一如她记忆里的童年,从未离开。
优雅的老房子里,舒缓的提琴声飘满老房子的每个角落。
隔着六年的光阴,祖屋情景在异域活灵活现,穿越了时空。黄秋华,这位“荫馀堂”的后人,顷刻泪流……
六年了,荫馀堂还是那样的古朴雅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它还是在遥远的徽州。不,不是,“荫馀堂”早已在1997年从休宁县黄村搬迁至美国,从东方那古老的徽州费劲周折辗转迁徙到了西方国度!“荫馀堂”已在异域延续了生命。如今,它的脉搏“扑通扑通”,依然跳动着故乡的频率,它的呼吸依然吐纳着黄村的乡土田园气息。
“荫馀堂”是一座徽州古民居,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坐落在休宁县黄村。这幢建于清代时期的老房子,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她是一座典型的徽派民宅建筑。
“荫馀堂”,祖辈的荫泽馀及后人之意。这是一幢有福的房子。它的主人是典型的徽商,从清代开始,这里先后有8代黄家子孙居住、繁衍,几乎是一部浓缩了的徽州家族史。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家子孙迁移,房屋空置。十多年的岁月留白,光阴让老房子蒙尘,老房子里不仅保留了两百多年的痕迹,更保留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气息和元素。
“荫馀堂”得以搬迁至美国,源自一位叫做南希·波琳的美国女士,她热爱徽州文化,一次南希和“荫馀堂”无意相遇,由此促生机缘巧合,“荫馀堂”被整体搬迁去了美国。
徽州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中国文化,建筑是个文化的载体,要展示东方文化,在建筑完好的基础上,必须保住存留在建筑身上的文化元素。徽州老房子很多,有些老房子建筑本身风格具备,但内部缺少徽州历史追寻的脉络,或者断层。又或者,建筑内部的文化气息体系尚可,但建筑本身欠缺。
而这些,在“荫馀堂”里,都得以体现。
彼时,“荫馀堂”正如一个人经历了少年、青年和中年,即将迈入垂垂暮年的老者,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自然消亡似乎指日可待!“荫馀堂”正面临着被后人拍卖老宅或者拆除构件变卖的命运。正是这些机缘巧合,改变了“荫馀堂”的命运。
时光一直在流逝。2003年6月21日,在美国塞勒姆市的PEM博物馆的中国馆里,“荫馀堂”在异域横空出世了。她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一座徽州老房子,在“荫馀堂”里,还能循迹很多的历史细节,有清朝时期黄家来往信件,旧时上海的士林布染料和香烟的招贴画……无疑,这些才是无价的!这一件件小东西无不从一个个细微的角度折射出中国自晚清以来200多年间一个徽州的家族史。
一座普通的徽州老房子在异国他乡,“荫馀堂”除了展现了古老的徽州文化,更能呈现的是“家”的文化。家,代表了家庭,家宅,家乡,还有永远的乡愁……家庭文化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切入口,而住宅是中国“家文化”的最直接承载体。
美国知名专栏作家尼娜女士刚走进“荫馀堂”的时候,激动地跪地嚎啕大哭,她说,在“荫馀堂”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在“荫馀堂”里寻家,循迹古老的徽州岁月。家总是令人梦魂萦绕,她是人们永远也走不出的心灵驿站。黄秋华和尼娜的流泪,无论是“家”还是“home”,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原来,人们内心的向往在任何国度都是有共性的。
及此,“荫馀堂”离故乡走进美国已有十余年。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人走进“荫馀堂”参观,正如南希女士所说: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通过“荫馀堂”这个窗口,可以更好地了解徽州家族历史、徽州文化乃至中国文化。
徽州的大地上,古老的建筑灿若繁星。很多的异地搬迁,缺少了与建筑相关的年代生活形态气息,无根的建筑如浮萍,缺乏生机和活力,它仅仅是建筑的搬迁,也终将是“僵尸”搬迁。而“荫馀堂”的搬迁,是充满灵性和智慧的迁徙,她是活态和充满生命力的。
“荫馀堂”,荫求祖荫,馀及后人。三个字里包含了多少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期望。
历史总是匆匆,不会为谁有丝毫的等待。但徽州从未消逝,她只是和流逝的时光在一起。谁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漂洋过海的“荫馀堂”是古老的徽州一个时代的缩影,作为一个中美文化交流项目,她肩负着中美文化的交流传播。其意深远,也必将世代传扬!
“荫馀堂”,无论她在哪里,都是永远的乡愁!
新闻推荐
第二届齐云山万人养生徒步大会现场。 张海霞/摄□ 本报记者 汪鼎家住屯溪区的钱阿姨每天吃过晚饭都要到江心洲的体育公园跳跳广场舞,夜色降临,华灯初上,十几个舞友相约而至。不...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