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张兴华:不超过十年,我一定会回来

来源:黄山晨刊 2016-02-29 14:43   https://www.yybnet.net/

□ 记者 舒俊

“你看,道路拓宽了,绿化、亮化了,新修了文化墙,还建起了农民文化乐园……这几年,村子变化还是蛮大的。”日前,记者在休宁县商山镇霞阜村采访时遇到正在村委会门前广场晒太阳的张兴华,在外打拼十多年,他听不够的还是家乡话,看不够的仍是家乡景。

打工仔到小老板

张兴华个头不高,身形偏瘦,穿着并不十分讲究,从外表上很难将他和老板划上等号。可他外出打工14年,硬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秉性,从一个打工仔一步步成长为现在的小老板。

初中毕业后,张兴华学过修摩托车手艺,后来看到老乡陆续出去打工,决心出去闯荡一番。浙江义乌是众所周知的购物者天堂,也是创业者的乐园。2001年,张兴华独自到义乌打工。“义乌做发饰的企业很多,去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流行的‘头上长草\’卖萌发夹大多产自义乌。我那时候就是到一家做发饰配件的工厂工作,每天流水线作业。刚开始,一个月工资也就六七百元,再后来是一两千元。”站在阳光下,张兴华喝了一口茶回忆往事,一直干到2008年,靠打工有了些积蓄的张兴华决定单干。他在郊区租了间民房,添置了机器设备,请了七八个工人,开始加工发夹配饰。张兴华说,在义乌当老板,几千几万元都可以开一个厂,取决于小商品的特点。比如说,一个发夹可能就有四五个老板在做,买材料的、喷绘图案的、镶钻的,每人做一二道工序,投资少,见效快,每个产品可能赚的钱不多,但数量上来了,一年收入也是可观的。“我的小作坊就是做发夹的部分配件,做好了再供应给其他老板,发夹成品有的还销往伊朗、美国。我做的规模算小的,这几年也没怎么发展,年收入总在15万元左右。我有两个老表也做这行,规模比我大,年收入有五六十万元。”张兴华说,“都说浙江人聪明、勤劳,这些年我还发现浙江人富裕的另一个秘诀就是节俭,哪怕很有钱也不会乱花。”

一直想回乡创业

据了解,霞阜村人口有1300余人,其中外出打工创业的就有700人,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张兴华告诉记者,在义乌打工创业的商山镇老乡有200多人,还建了个“休宁人在义乌”微信群。去年12月31日,在义乌打拼创业的休宁人在义乌举办首次跨年聚会,130多名休宁籍打工创业者欢聚一堂,其中80%都是自己创业,休宁县委统战部、工商联还派人参加。在外千日好,不如在家一顿饱。“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想家的。”张兴华坦言,在外的日子,家人始终是他最牵挂的。打工的几年间,张兴华结婚了,还生了两个女儿。刚开始他把母亲接到义乌帮忙带小孩,后来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便由母亲带回老家读书。2009年,他成了村里首批买车的人,回家的次数也就多了。“回来一趟只要3个小时,我一年都要回来十几次,每次村里党员学习我都回来参加。”张兴华说。

今年,张兴华赶在小年夜那天回家。过了元宵节,村里外出打工的都走得差不多了,张兴华也进入离家倒计时。“我也想过回来创业,但做饰品这一行,在本地单打独斗又不行,像买材料、机器坏了、换零件都要去义乌买,花费比较大,再说外面市场变化大,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我有个老表就曾经回乡试过一年,最后以失败告终。”尽管有过前车之鉴,可回乡创业的念头一直在张兴华脑中盘旋。“不超过十年,我一定会回来,照顾老小,带动村里人发展。”35岁的张兴华肯定地说。

新闻推荐

月日休宁县海阳一小三班名小学生在出学习雷锋为主题的

3月5日,休宁县海阳一小三(1)班3名小学生在出“学习雷锋”为主题的黑板报。在3月雷锋月里,海阳一小通过开展以“知雷锋、爱雷锋”为主题的中队会、到福利院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到部队驻地参观...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岭南乡“四个一”2016-03-01 14:43
评论:(张兴华:不超过十年,我一定会回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