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红兴 文/摄
7月20日上午,笔者在休宁县板桥乡沂川村境内发现,位于该村老岭上的一条古道上,有一明代的石拱洞依然保存非常完好,雄姿依然,古朴大方。
该石拱洞距村庄约800多米,处两山夹峙间,呈东西走向,整个建筑像是古关隘,高约5米,宽约3.5米,长约8米,其中中间的拱洞高约3米,宽约2.5米,长约8米。拱洞西面上有一块青石,题额为“固本”两个行体大字,右侧刻有“嘉靖乙丑”,左侧为“王氏立”。整个石拱洞青色条石围成,石头齐整,密密匝匝,没有出现大的松动。只有上方一侧因为雨水的长年冲洗,导致少数石头有些松动。根据推算,嘉靖乙丑年为1565年,距今为451年。可见这一石拱洞的历史久远。目前,这类完好的石拱洞在休宁境内已经不多见。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一石拱洞当地人称之为“沂源洞”,这条古道以前是休宁溪口至婺源的大道,只是随着上世纪70年代公路的开通,这里就人迹罕至,少有行人。只有当地村民上山劳作时,才会经过这里。现在石拱洞上方不少地方被大树杂草覆盖住。
沂川村历史上一直属于古徽州婺源县管辖,解放后才划归休宁。关于该洞的建造由来,据当地85岁的村民王森旺老人介绍,当地一直有个传说。据说是明代嘉靖年间婺源大贩人汪鋐,又名汪天官,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曾为嘉靖皇帝在齐云山求子成功。汪鋐为官期间,因为性格耿直,得罪了部分江西官员。汪鋐死后,江西官员便派地理先生根据宋代江西堪舆大师赖布衣的风水理论,破解婺源境内村庄风水。地理先生根据沂川地形特点,鼓动村民建了这一拱形门洞来“固本”,明为接上龙脉,其实是暗中布下迷阵,致使该村文运不兴。
可惜的是村中通往沂源洞的石板路在文革中被毁,成为当地茶厂的墙基石。当地村民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能将这一文物古迹适当给予维修,除险加固,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这里距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的呈村花海非常近,有古道相通,可以串点成线。
新闻推荐
本报讯 7月31日上午,市委书记任泽锋赴休宁县板桥乡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周勇,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长周天伟陪同调研。任泽锋一行冒着高温,轻车简从来到沂川...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