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干净整洁的滨江路与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交相呼应,相得益彰。树荫下,横江旁,或三五成群交谈甚欢,或静坐垂钓修身养性。熙熙攘攘的摊点有序地排放在一起,沿河商铺门前随意摆放的杂物也都变得井井有条,驻足远眺,古朴的登封桥与对岸粉墙黛瓦的徽州人家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轴……走进齐云山镇驻地,沿河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齐云山镇驻地的这些变化,正是休宁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该县共投入资金5.83亿元,建设项目730个,建成省级中心村28个、市级中心村6个、县级中心村23个,治理改造自然村123个。今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资1.15亿元,力争完成10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9个省级、4个市级、10个县级中心村建设,同时改造治理82个自然村,美丽乡村在休宁大地处处绽放。
该县充分发挥群众智慧,让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在流口镇,首家“垃圾兑换超市”开办得如火如荼。笔者看到,垃圾兑换超市门前人头攒动,农户纷纷拿着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烟蒂等积极参与兑换活动。“10个矿泉水瓶可以兑换一包黄酒或者1支牙刷,2纸杯烟蒂或者60个香烟盒可以兑换一包碘盐……”一位村民拿着兑换来的生活物品笑呵呵地介绍说。首创“垃圾兑换超市”,是该镇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收集兑换,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民参与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日趋浓厚。在岭南乡,当地政府和村民摸索出了一条新的建设路子,推行“实物补贴”,“群众出工、政府出料”,既节约成本、又能保障建设资金用度在阳光下运行。该乡党员群众为了保护生态家园,还通过自发签订“一句话”承诺书,用“不乱扔垃圾”、“家禽家畜圈养”等“主人翁行动”建设美丽家园。在榆村乡,“村企运营”成效显著,以法人身份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将家园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也让当地村民的收入“火”了起来。
立足地域特色和实际,该县村民纷纷铆足劲,想出各种办法把家乡的牌打出去。“鱼乐板桥”、“青源山斗”、“红色石屋坑”等16个美丽乡村旅游微信公众号和旅游网站上线运行;璜尖、白际、双龙、山斗等10多个美丽乡村通过开通电商服务推介起当地土特产和绿色农产品,村民为家乡“代言”乐此不疲;遇到外来的游客,村民纷纷化身称职的导游,说起家乡来头头是道,用最朴实的语言介绍着家乡的魅力风采。
·黄 杰·
新闻推荐
数千年来,“龙”积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根源。到了现代,舞龙灯,已从传统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娱乐身心的文体表演和庆典方式,是为了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热...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