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休宁榆村中秋节民俗夜话

来源:黄山晨刊 2018-09-19 06:14   https://www.yybnet.net/

扎条草龙闹中秋 汪红兴摄(图文无关)□ 胡守志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至魏晋,“中秋”过节成俗;唐代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言中说:“八月中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中秋节正式定名于宋代,明清至今,节俗一直勃兴。正是“团圆”这个美好的主题,赋予了中秋节特别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休宁榆村的中秋佳节,有与其它地方一样的习俗,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情。

团圆饭?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欢聚看得极其珍贵。榆村人在“花好月圆人团聚”的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举办家宴:男女老幼围桌而坐,欢欢乐乐吃上一顿“团圆饭”。这顿饭象征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象征着家庭和睦、吉祥如意、美满幸福。既然谓之“家宴”,菜肴必然较之平日要丰盛得多,其中有全鸡(大吉)、全鱼(有余)、方肉(福气)、圆子(团圆)。尤其特别的是,不管家道贫富,家家的餐桌上都有一道土得掉渣的风味菜——烩芋头。中秋节吃芋头是有来由的:一说榆村的芋头为旱芋的一种,既可当主食,也可当菜,芋头为母子群生,且母壮子多,都为圆形,吃芋头寓意人丁兴旺、阖家团圆;另有一说是每逢中秋节都要用芋头来祭祀。团圆饭的菜肴,不仅品种多,分量也要足,端上桌时都要盘满碗满堆了尖的。吃团圆饭时,杯筷可以多摆,全家不足八人或十人的,也要摆个足数,谓之“满福满寿”;外出未归的亲人,也要替他留出座位,摆一份餐具、饭菜,以表示殷殷思念之情。

祭月·拜月

“八月十五祭月神”作为一种民俗,殷周时就有“击土鼓吹《幽雅》”“祭月以西”“祭月以坎”等仪礼,明代刘侗也有“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之说。榆村地区祭月风俗也很古朴。旧时的大户人家每逢中秋夜,便在庭院里、天井中设置香案,摆上锡制烛台、香筒和香炉等供器,供桌中间立有一块衬底的木架,上面放着一个特制的大月饼,四周摆满了供菜及时令新鲜瓜果;待到玉兔东升之际,高烧红烛,焚点檀香,全家人按辈分长幼依次祭拜月神,以祈求福禄寿喜。一般农户祭拜仪式虽然简便,但祭品毫不逊色:从树上摘几个雪梨或几个石榴,从架上摘一个带叶的嫩南瓜,从地里挖几个带皮的子芋头,加上月饼,分别装入一个个圆形瓷盘内,届时恭恭敬敬地祭月神,祈丰收。

“亲邻笑语敢喧哗,妇女相过玩月华。百步踏回还拜月,滚圆月饼托南瓜”,清代诗人吴梅颠的这首《徽歙竹枝词》,说的就是祭拜月神之事。在中国的风俗史上,流传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因为月神被认为是女性神,恐男子拜月会亵渎了女神。但在榆村地区,祭拜神灵时这种“男女有别”的禁忌似乎并不存在,不仅男子可以祭月拜月,腊月廿四妇女也同样可以祭灶送灶,此俗的嬗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也是“祭月”这种信仰习俗过渡到岁时习俗的具体表现。

月饼·赏月?

月饼是中秋佳节的传统食品。现在人们吃月饼很随意,而古俗却很有讲究。据榆村乡程浓川老人生前回忆,旧时吃月饼要在中秋节晚上祭拜月神仪式结束以后,而且还有分月饼的礼节:先由家庭主妇持刀分切月饼:要算好家中有多少人,在家的,外出的,如有孕妇算两个,有多少人月饼就要切多少块,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每块大小要一样;月饼切好后分装在小瓷盘内,先敬长辈,依次类推,大家都接到了月饼,才能品尝,谓之吃团圆饼。月饼给人们的感觉不仅是美食,还有吉祥、幸福、美满、欢乐或者更多的含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秋赏月,古今之时尚。“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坐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这是宋代民间赏月玩月的盛况。榆村地区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白兔捣药、玉蟾生辉以及唐明皇梦游月宫等神话。中秋之夜,人们吃过团圆饼后,往往全家聚集在庭院里、桂树下,面对着皎洁的中秋满月,听老人历历如画地讲述发生在广寒宫里的传奇故事。天上月圆,人盼团圆,于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便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舞香龙?

俗话讲,八月中秋定收成,舞香龙无疑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旧时农村缺乏水利设施,田地多为“望天收”,收成皆由天定;五谷丰登,舞香龙成为人们庆祝丰收的盛典;旱涝年头,舞香龙又成为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祭礼。无论收成如何,榆村地区的农民都要在中秋节晚上上演舞香龙民俗。

香龙其实是草龙。中秋日下午,村中的农户便家家献出新鲜的干稻草,人人参与香龙的制作。龙身全部用稻草一层层迭裹而成,外面用草绳一圈圈压紧;每隔八尺左右支一撑杠,以供舞者把持;龙头龙尾由篾扎纸糊彩绘而成,内燃蜡烛,眼能放光,嘴能喷火,样式极其威武。香龙长短没有定规,村子大,舞的人多,龙身就长,最长的可达100多米。舞动时上面插满点燃的棒香,所以又名“香龙”。是夜,喝过团圆酒的农民便敲起欢快的锣鼓,舞动着香龙庆贺丰收。当舞至各家各户时,龙头总是对着大门左摇右晃;于是,男主人就以鞭炮相迎,女主人便将点燃着的棒香恭恭敬敬地插在龙脊上,并以红烛供奉龙头;鞭炮越响,舞者越狂;香火越旺,观者越欢;龙行之处,鼓乐喧天,香气弥漫,烟雾缠绕,其氛围带有七分火爆三分神秘……

当香龙游到社坛广场,舞者更是如虎添翼,他们纵横腾跃,不断变化出“望月”“献月”“盘月”“追月”等造型,把一条原本简陋的草龙摆弄得灵气横溢、出神入化。舞香龙也有一些禁忌规约,如:一个村只准舞一条香龙,因为“龙多不治水”;香龙巡舞时要游遍村中所有的农户,但不准舞出村界,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香龙所到之处不得阻挡、冲撞;龙珠不可落地;龙身不得跨越;龙灯不能吹灭……对舞龙者也有特殊要求:舞龙头者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有德之人;持龙珠者必须是品行端庄的“童男子”;其余舞者也不得有劣迹。

更有意思的是,舞至夜阑尽兴后,必须把香龙送到水口外,并抛入溪河之中,期之回归大海,以佑来年五谷丰登。

摸 秋

摸秋是征兆民俗的一种遗存,榆村人称摸秋为“碰运气”。在月华如水的深夜,有意摸秋的人便开始神秘地行动了,他们分别潜入别人家的菜园,慌慌张张地摸到一种瓜果蔬菜后随即返回家中预卜福祸。如摸到了南瓜认为有福气;摸到了羊角(豇豆)认为有寿源;摸到了对生的豆荚,未婚者昭示将走桃花运;摸到又长又青的丝瓜,有意仕途者将能做个长长久久的“清官”(榆村方言“瓜”与“官”同音);“摸到落苏(茄子)一手刺”“摸到冬瓜一身毛”,若摸到这两样东西,就意味着流年不利要倒运。然而,不同身份的人对摸到同一种东西,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理解,比如婚后未育的女人摸到冬瓜,感觉不是“一身毛”而是“一肚‘籽\’(子)”,冬瓜多籽,主子嗣,是个好兆头,于是欢欢喜喜地把冬瓜抱回家,俗信第二年就会喜得贵子……“摸秋”,说到底是在月光下去“偷”人家的瓜菜,于是有关“摸秋”的一些禁忌就产生了:摸秋时只能独行,不许结伴;未摸到瓜菜前被人发现,摸秋即刻停止;摸秋仅限于中秋夜,通宵不禁,但只能摸一次,一次只能摸一样,否则被视为盗窃;被摸走瓜菜的人家不能骂人,违者将会失去人心……如此说来,要想摸到一件称心如意的“秋”还真不那么容易,好在“最终解释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出门,多少都会得到一些慰藉和满足,这也是摸秋习俗得以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

“八月中秋偷北瓜,相逢不当贼来拿。芋头多子亦遭窃,佳贼原非饱自家”,《徽歙竹枝词》中描绘的也是徽州摸秋风俗。说来也有意思,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摸秋这种前兆迷信也不那么相信了,但每到中秋夜,总还是有人去碰碰彩头,尤其是在那饥荒的岁月里,“摸秋”也不知让那些食不果腹的人们感恩了多少回……

新闻推荐

安徽一县人大代表被指打老师 县人大:事实不清 将继续调查

现代快报9月14日消息,近日,安徽省休宁县海阳第二初级中学教师胡卫进在网络发帖,称他在2017年3月因工资绩效的问题与校长、县...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休宁榆村中秋节民俗夜话)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