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东灵
近年来,歙县着力整合、挖掘含金量高的旅游资源,在城区以恢复徽州府衙为抓手,在广大乡村着力打造以乡村民俗文化为载体的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努力形成完整的特色旅游产业链。许村、昌溪、北岸等一批徽文化积淀丰厚的村镇由此被列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
正是在此背景下,去年以来,历史上曾经闻名的昌溪古村重新进人有识之士的视野,围绕如何开发昌溪的调研、研讨、招商、宣传活动一拨接一拨,从民间到官方都对这块风水宝地投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寄予了厚望。
记者近期跟随有关专家学者,两度走进昌溪探访究竟,解读专家为它绘制的宏伟蓝图。
昌溪乡位于歙县南部山间盆地,距县城30公里,离深渡码头仅5公里左右。昌溪是一个历史、文化、生态古村,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花草郁郁葱葱,昌源河水量充沛,清澈见底,似这般几乎没遭受破坏和污染的村边河流,如今已难觅踪迹。原来,淳朴的民风是有村规民约做保障的,昌溪历史上曾有“禁渔碑”、“禁倒垃圾碑”、“土地管理碑”等一系列旨在保护环境的石碑,部分仍现存。
“三眼井”“七眼塘”,到处都是好姑娘。这是流传在昌溪的一句歌谣。这一歌谣把井和塘与人联系在一起,说明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又特别强调了井和塘对人的美好作用。昌溪的这些井、塘和坑构成的系统,就像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的牛形系统一样,具有调节村中湿度和温差的小气候作用。
昌溪古人巧妙地利用发源于村后山谷中的三条溪坑,营建村落水源,并从岭脚起步,对溪坑进行拓宽改造,坑两旁用石砌起护堤,使水土不流失,并在村外溪坑边上开挖水塘蓄水防火,三条溪坑上游共建有26眼水塘。村内处处通水,其水渠除了居民用水点外,其他路段水渠均不漏出地表。上述设施不仅为昌溪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而且为消防提供了保障,为优化昌溪环境起了很大作用。
昌溪历史悠久,文人辈出,商贾繁荣,自古有“古歙南乡第一村”之誉,整个村落建在依山傍水的小盆地中。古村落的形态特别,像一只巨大的蝴蝶匍匐在山水之间,因而又叫蝶形村。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了人类活动,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
对昌溪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业内人士如是概括:资源独一无二,具有数个“第一”;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礼俗文化得以较完整传承;旅游资源丰富,点、线、面分布合理;周边资源质量好、互补性强,有利于资源整合。
在高度肯定资源优势的同时,专家们指出:昌溪的旅游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系统性、条理性的开发,交通和接待设施不能满足基本需求,旅游产品定位不明确,不利于昌溪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实现整体转型。
为避免与其它古村落、乡村游景点同质化竞争,凝聚了很多心血和智慧的《昌溪旅游规划》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定位:以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为依托,以乡村文化观光旅游为先导,以乡村深度休闲游憩和民俗文化体验为未来主导,以乡村主题度假、民俗体验和特色购物为重要发展方向,以特色美食娱乐、乡村居住和周边景区接待服务为重要补充,通过乡村旅游要素整合,构建昌溪特色乡村深度休闲游憩产品体系,打造徽州民俗文化第一村和乡村旅游集散地。
徽州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风俗,为何将昌溪乡村旅游主题定位为徽州民俗文化第一村呢?接受采访的专家对记者阐述道,民俗文化融人旅游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愿望的需要。在我国的旅游资源开发中,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得较早,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尽力发掘、保护和开发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能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徽州民俗来自悠久的中原文化与山越土著文明的结合,其中许多内容在外面早已失传,在国内外游客眼里、耳里都挺新鲜好玩,这就是资源。昌溪古村正好比较完整地保存并延续了一些民俗文化资源,稍加整理、包装就可推出,当然还需吸收昌溪以外的徽州民俗作为补充,以形成徽州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窗口。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世界旅游新趋势。目前,中国乡村观光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人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乡村观光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增长点。2009年,黄山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62万人次,同比增长23.48%,逼近接待总量的一半;乡村旅游总收人52.07亿元,同比增长26.07%。2010年上半年,全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706.9万人次,同比增长47.78%,乡村旅游总收人49.2亿元,同比增长51.1%。有127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人超7000元。全市已开发列人统计的52处景区(点)中有39处在农村。
黄山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并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步伐。黄山市的旅游以黄山景区观光旅游和徽文化旅游为主打产品,游客总量庞大,这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乡村旅游绝不能停留在“乡村水平”。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黄山市在充分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分析自身优势、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找准乡村旅游发展的产品定位:乡村旅游发展要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以“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功能定位,着力研发与国际接轨的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国际化乡村旅游度假区。为了科学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克服农民自发办旅游造成的重复建设、简单模仿、削价竞争等不利因素,按照“保护第一、科学布局、注重特色、差异发展”的原则,于2007年编制、2009年修订了《黄山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这一关系到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规划,要靠各地各部门合力去落实。毋庸讳言,目前黄山市除了个别重量级景区外,乡村旅游基本上停留在观光层面,绝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还比较粗糙、单一,面临产业升级挑战。因此,昌溪乡村旅游的异军突起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带动歙县乡村旅游综合发展,促进黄山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飘扬的国旗,火红的灯笼,怒放的鲜花……今年“十一”黄金周,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盛装迎客,游客们徜徉于新安山水之间,沉醉于粉墙黛瓦之中,听地方戏曲、看十里红妆、赏千年古樟,尽情...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