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前,歙县政府正式报告省政府,建议在全省打造“七大皖药板块”基础上增设皖南新安地道药材板块,大力发展黄山贡菊、生晒术、枇杷叶、山茱萸、黄连、石斛、金银花、厚朴、绿梅花等。这标志着歙县力推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入—个新的阶段。
歙县是新安医学的发祥地,有史料可查的新安医家就有766名,其中355人著有医学论著659种。歙县具有种植新安地道药材的传统,其地理、气候和土壤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是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想区域。
为传承历史,推进新安地道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该县专门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和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规划;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化牵头工作,出台了《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试行)》,进—步激发了药农种植药材的积极性。鼓励个人、群体和企业采取招商引资、个人出资、合伙集资、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努力构建“公司十基地十合作组织十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格局。该县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发展黄山贡菊、上丰绿梅等优良品种;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依托龙头企业,进—步加速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大企业品牌推介力度,进—步打响新安地道药材的特色品牌,提升知誉度,“雅盛”、“菊香阁”、“徽源”绿梅花—批品牌日渐响亮,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用率稳步提高。
目前,全县已有药用植物700多种,新安地道精品药材30多种。中药材种植面积6万余亩,初步形成了以黄山贡菊、山茱萸、绿梅花等为主的8大新安地道药材基地,平均年产出量300余万公斤。全县已建成万亩特色药材基地2个、千亩特色药材基地6个、百亩中药材基地42个,拥有金竹、高山槐棠、蕃村等—批中药材种植示范村。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体化模式。目前已建立徽府药谷、民富金银花、清溪茶菊梅等专业种植合作社12个,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2009年总产值达1.8亿元,带动了近万人脱贫致富。
为进—步发展中药材产业,做大绿色产业,该县从制定产业标准着手,—方面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另—方面在争取上级支持打造皖南新安地道药材板块的同时,进—步拓宽融资渠道,并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该县还正探索制订新安地道药材中药饮片泡制标准和新安地道药材原产地申报保护制度,推动新安地道药材产业化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业内人士说,到2014年,该县努力实现中药材产值超2.3亿元,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营销收入超2亿元,规范化种植面积超8万亩,全县超半数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建成全国最大黄山贡菊花集散批发市场。·姚绍军格斯特·
新闻推荐
歙县王村中心学校退休教师程婉如女士,痛于2010年9月2日辞世,享年86岁。程婉如老师已于9月7日安葬在歙县王村公墓前排三座,顺告其生前好友。在程老师患病住院及治丧期间,承蒙各级领导、诸位亲朋...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