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节,走进歙县富堨镇仁里村,满山柑橘金光闪闪,遍地菊花竞相怒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多年来,仁里村本着“科技兴村、优化资源、多种经营”的理念,坚持在农业产业调整上下功夫,在科学致富上做文章,从而发展成全市闻名的富裕村。
芬芳遍野,结构调整催开幸福花。10月份以来,仁里村的早菊竞相怒放。放眼望去,小山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近年来,仁里村大力推广无公害菊花种植,全村360户家家种有黄山贡菊,面积达1060亩。早菊每亩产量200公斤,市场收购价每公斤70元。仅此一项,农民增收颇多。菊花不仅扮美了小山村,还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致富花。
因地制宜,产业发展结出致富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地处歙县西北边陲的仁里人,凭借传统的种植经验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柑橘和青梅。为打响特色品牌,提高农户效益,村里成立了系列果业科技协会,聘请专家当顾问,选派有知识的青年到农科院校进修学习,为村民提供科研、改良、生产、销售一体化服务。目前,该村柑橘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量250万公斤,产值350万元;青梅种植面积达400亩,年产量30万公斤,产值230万元。
科技护航,特色养殖引来金凤凰。今年年初,仁里村38岁的农妇程淑贞投资5万元,从网上订购了500羽火鸡和10只小孔雀,利用家门口的山地搞起了特色养殖。为便于管理,她还给养殖场装上两个探头,坐在家里便可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火鸡及孔雀的生活习性。目前,火鸡重量达4至8公斤,市场批发价每公斤30元,已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每只售价达120元以上。科技为特色养殖插上翅膀,山里飞来了金凤凰,带动了传统养殖业的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使仁里村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在生态环境上面貌一新。同时,村里正谋划开发生态旅游。村民们坚信,只要有党的领导,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小产业也能做出“大文章”。 ·胡卫星·
新闻推荐
10月19日上午,歙县雄村青年叶天献在自家承包的花圃内疏松土壤。小叶是个80后,1981年出生的他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创业青年。他2005年回乡后,就一直把创业目光放在了当地。余 勇/摄...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